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在这次《相声有新人》的魔王赛上,张国立在高晓攀表演期间睡觉这件事儿,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不小的反响。都认为张国立太不讲究了、太不尊重人。其实,这也不怪张国立,在高晓攀表演段子期间,小编都有了去卫生间的空闲时间了。所以说,也正是他们这样的作品才遭到了师弟孟鹤堂和周九良的碾压。

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另外,如果站在观众的角度上看,孟鹤堂和周九良作品也的确相当精彩。在小编看来,这应该是《相声有新人》开播以来,最牛X的作品了。所以高晓攀被师弟挤压一点都不奇怪。在《老赖》面前,高晓攀的《一座城》就是诗歌朗诵。就因为有了这种高下立判的比较,张国立才用睡觉来表达自己态度。

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好,接下来,小编就把孟鹤堂和高晓攀二人的作品,分别分析一下,然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孟鹤堂碾压高晓攀了?

一、在包袱密度上,孟鹤堂碾压高晓攀

从二人作品的长度上看,都差不多。孟鹤堂的《老赖》时长8分20秒;高晓攀的《一座城》时长7分45秒。尽管,《老赖》的梁子和主题来自于老活《揭瓦》,但其他的元素都已经彻底更新了。从包袱的密度上来看,就已经大大超过老活了,在8分钟的作品里,就抖响了25个包袱。平均包袱密度为:3个包袱/每分钟。小编听的相声也不少了,包袱如此密集的作品,还是第一次听到。

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而高晓攀的作品,却像一块注水肉、一坛兑水酒。除了几个可怜的包袱之外,铺垫太长太多。难怪郭德纲责怪高晓攀舍不得掐活呢。高晓攀总想在段子中显示自己多有学问似的。就因为段子中的诗词典故太多了,所以才导致7分45秒的段子里只有10个包袱,其中还包括没响的。粗略算一下,包袱密度为:1.3个包袱/每分钟。

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二、在包袱的质量上,孟鹤堂碾压高晓攀

考量一个段子的搞笑程度,可不仅仅只看作品中包袱的数量,更要看包袱的质量。否则,老哏、老包袱就都能凑数了,届时观众就得骂娘了。而高晓攀的《一座城》就是这样,不但包袱老,而且质量也不好。开始时,高晓攀就来一连串的谐音哏,这是最LOW的一种包袱设置了。比如,魔王/摸亡;弄堂/弄他等,还有那个“嘟嘟”哏,既尴尬又烦人。

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而孟鹤堂的包袱就完全不一样了,除了常规的语言包袱,还有好多个表演性的动作包袱。后者应该是孟鹤堂自己独有的特点了。关键是,孟鹤堂和周九良是一对善于用平常手法创意新鲜包袱的选手。比如,拿岳云鹏砸挂的包袱;凭自己本事借来的钱我凭什么还呀;赖账窍门:整容;为了大家身心健康,一家都不还;模仿小淘气儿等等,这些包袱看似手法平常,但质量却是咣咣的,观众没有不笑的。

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三、捧哏与逗哏的契合度,孟鹤堂碾压高晓攀

从第一个作品《儿时玩伴》到现在的《老赖》,孟鹤堂和周九良的捧逗配合既密且深。而且,越是这样,作品就越容易出彩。周九良在包袱的褃节上抓得也特别准。铺、垫、提、兜,都做得特别恰当,从来没让包袱掉到地上过。二人在合作上,可以说铺得全面、垫得精准、抖得脆快。

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比如,在这一段里,孟鹤堂: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周九良:每家都还点。孟鹤堂:一家都不还。在这其中周九良又给垫(翻)了一脚儿(每家都还点),所以,最终孟鹤堂后面这句,抖得既脆快又俏皮。这个包袱就体现出二人在契合上的深度和密度。

孟鹤堂以《老赖》碾压高晓攀,该作品到底牛在哪儿

而高晓攀和尤宪超的合作程度就比较疏浅了一些。还停留在接下音、再解释的层面上,这只是处在契合度较浅两层上。比如,嗯、对呀、是啊,可不、您来来、啊,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等等这样的层次上。但是当他们遇到孟鹤堂那种快节奏的复杂包袱时,这种浅层的契合度就玩不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