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为何在民国时期人才辈出

一百多年前的那场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此后建立的民国,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却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传播民主共和理念,解放民族思想的重要时期。

在新旧交替之际,民族存亡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以满腔赤诚挽狂澜于既倒,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湖湘大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摇篮,在湖南人中,常德人又充当了民主革命的先锋。翻开民国史,有这样一群常德人光辉耀眼,值得我们追思缅怀。

武昌起义首义三烈士——刘复基

刘复基(1884—1911), 常德武陵人。

1904年参与黄兴领导的长沙起义活动,后败走日本。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7年回国,在长沙设中西报代派所,暗中运销革命宣传刊物,又往来于长江中下游从事革命活动。1909年,在汉口创办《商务报》;后投奔湖北新军四十一标第三营,加入革命团体“群治学社”、“振武学社”。1911年“文学社”成立,他被选为评议部长,极力促成“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武昌起义前,实际上已主持军事筹备工作,拟定起义行动总计划。起义前夕,在临时指挥部被捕,次日晨遇害,临刑时高呼“还我河山”,其壮烈可观。

常德为何在民国时期人才辈出

刘复基

武昌起义组织者和领导者——蒋翊武

蒋翊武(1885—1913),常德澧县人。

1911年在湖北新军中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任社长。武昌起义爆发后,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嗣继黄兴任战时总司令。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回湖南策动反袁,失败后在广西全州被捕,10月就义于桂林丽泽门外。民国10年9月,孙中山督师桂林,令于丽泽门外立碑,亲笔题写“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刻于碑上。

常德为何在民国时期人才辈出

蒋翊武

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常德桃源人。

对于孙中山来说,黄兴和宋教仁是他真正的左膀右臂。黄兴军事能力超强,负责组织领导军队。宋教仁才智过人,负责宣传和筹划。武昌起义成功后,南北和谈。孙中山手中的军队根本不足以对抗袁世凯的北洋军。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南北的军事斗争就变成了政治斗争。北方的袁世凯的集团收纳了梁启超作为政党领袖,南方的孙中山集团的宋教仁则是当仁不让。宋教仁把之前松散的甚至有些帮派性质的同盟会改组成了当时的第一大党,国民党,他也被推举为党魁。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宋教仁在准备去背景重组内阁时被暗杀身亡。

常德为何在民国时期人才辈出

宋教仁

孙中山追赠的陆军上将——林修梅

林修梅(1880—1921),常德临澧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考入长沙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新军炮兵营长。190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先后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长期进行反对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历任护国军湖南总司令部参谋长、湘军旅长、代理零陵镇守使、湘军第二纵队中将司令、湘西靖国军总司令、广州军政府顾问、国民议会参议员、孙中山大总统府代理参军长等职。1921年因病逝世,追赠为陆军上将。1928年10月举行国葬典礼,安葬于岳麓山屈原祠后。

常德为何在民国时期人才辈出

林修梅

国民党党章起草人——覃振

覃振(1884—1947),常德桃源人。

著名爱国人士,辛亥革命先驱。早年就读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早稻田大学,曾任中国同盟会总部评议员、武昌首义湘桂联军督战官、大元帅府参议、湖南巡阅使,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等职。1947年病逝于上海,时隔一年后,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常德为何在民国时期人才辈出

覃振

此外,还有总统府警卫旅旅长——林德轩,军政府外交部长——胡瑛,翻译家——赵必振,法学家——戴修瓒等。常德地处湖南西北部,自古以来教育发达,人文鼎盛。庚子赔款后,常德子弟纷纷到日本和西欧留学,留学人数占湖南留洋生的三分之一,这批人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成为革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