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上将亲自挂帅战略轰炸机,引进大推力发动机:价钱不是问题

大型战略轰炸机是国之利器,我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掌握了俄制图16轰炸机技术后,就进一步展开了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计划。但当时横亘在我们前面的一个障碍,除了气动外形、航空材料外,最为主要的就是缺乏大推力发动机。这是大型战略飞机必须的。


解放军上将亲自挂帅战略轰炸机,引进大推力发动机:价钱不是问题


俄制图16

图16装备的是PD3M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适合于承担战役突击任务的中型轰炸机使用,却并不适合于远程战略轰炸机。其推力有限,而且油耗较大,既不能满足大吨位的动力要求,也不能满足远程突防的需要。我国的仿制图16的轰6早期型号,一开始采用原装的俄制PD3M,后来则开始采用仿制的涡扇8。受制于当时航空材料研发的不足,涡扇8的推力甚至还不如原装品。


解放军上将亲自挂帅战略轰炸机,引进大推力发动机:价钱不是问题


轰6早期型号

时间进入了70年代,远程轰炸机的方案在轰6的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已经拿出了初稿,由此一来发动机成为了整个项目的瓶颈。经过各方研究讨论,我国决定引进英国的斯贝式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其最大推力达到10吨。这种发动机当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军用飞机,比如当时在越南战场上,美军的F4鬼怪式重型战斗机,就通过斯贝发动机夺得了远超俄制米格机的技术优势。一旦解决发动机的问题,重型战略飞机的最大问题将迎刃而解,许多研发中的战术飞机的动力问题也将得到改善。


解放军上将亲自挂帅战略轰炸机,引进大推力发动机:价钱不是问题


斯贝发动机

但在特殊局势下,发动机引进计划和重轰研发计划都受到很大阻碍。必须要保证这个项目进行下去,最终的解决办法是,著名的王震上将亲自挂帅整个项目,用尽一切办法推动项目的完成(当然,当时取消了军衔制,上将这个军衔以1955年授衔为依据),可见对战略轰炸机计划的重视。在雷厉风行的老将军的带领下,军用斯贝的引进项目很快开花结果,并在70年代末开始了国产化的初步尝试。


解放军上将亲自挂帅战略轰炸机,引进大推力发动机:价钱不是问题


斯贝发动机让F4鬼怪战机取得了优势

当时我们引进斯贝的决心有多大?这里举个例子,当时有不少人——甚至包括科研人员在内都指出,斯贝发动机太过昂贵,很难承受。但老将军却斩钉截铁地回答:钱不是问题,花多少钱都要把这个事情办了!现在省钱,以后要花的钱就更多,还可能误事,需要的投入多少都要必须保证!必须赞叹,老将军虽然不是航空科班出身,但对航空技术的敏锐程度和对装备投入的判断力却是惊人的准确。


解放军上将亲自挂帅战略轰炸机,引进大推力发动机:价钱不是问题


轰6I

与此同时,战略轰炸机的项目也开始继续推进,出现了三种型号:轰6I,轰8和轰8改。其中真正投入测试、制造完成的是第一种型号。轰6I换掉了俄制发动机,采用4台斯贝。其中两台额外的发动机模仿美制轰炸机的模式,采用吊舱的方式布置于机翼中部。测试后发现,这种飞机的航程取得了巨大提高,最大航程接近九千公里,已经接近了战略轰炸机的标准,载弹量和航速也有所提高。轰8改更进一步放大了机身和翼展,试图向美制B52轰炸机看齐,采用了6台斯贝发动机。一旦投入使用,将彻底成为一种洲际轰炸机。


解放军上将亲自挂帅战略轰炸机,引进大推力发动机:价钱不是问题


早期的飞豹战机也采用了斯贝发动机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些项目没能进行下去,但却为我国未来大型飞机的研发积累了基础,斯贝发动机的引进也大为提高了我国军用战机的动力水平,学到了大量技术,并解决了许多战术飞机急需的大推力发动机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