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粗心,作為學生提分路上的攔路虎,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和家長們的心頭病。有時候,明明知識點如數家珍,偏偏在細節問題上犯糊塗。再回頭看同樣的問題,學生自己也懊惱當時怎麼會犯這麼簡單的錯誤。

家長們也常常會憂心忡忡地詢問老師:孩子粗心到底該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從粗心的表現、誤區、原因以及應對方法上給出老師和家長最系統的答案。

掌握五大方法,

讓學生徹底克服粗心!

一、粗心的表現和誤區

粗心在學習中的表現主要在於馬虎大意,解題的思路和方向都是正確的,卻在某一個細節上出現問題導致全題皆錯。

● 在數學方面,一些學生把符號看混,如"+"看成"÷",把數字看混,如"3"看成"8",忘了寫答案,抄錯了題,抄漏了,數錯了數等等。

● 在語文方面,拼音聲母、韻母分不清楚,聲調中的二聲和三聲辨別不清,認字認半邊,筆畫順序不對等等。

● 在英語方面,將英文d和拼音的“d”發音搞混,書寫上將d寫成拼音“a”等。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大多數老師和家長都把學生粗心歸咎於不認真、太馬虎、缺乏對學習的責任心,認為造成粗心的主要原因在於學生自己。其實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理性分析,才能真正幫助學生。

以下是關於“粗心”問題,老師和家長容易出現的幾大誤區:

誤區一:學生主觀不努力

為什麼一堂課下來,有的學生能夠原原本本複述講課內容,而有的孩子卻一點記不住?這就是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水平不一致。聽知覺和視知覺是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聽知覺直接決定了孩子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而閱讀和寫作業離不開視知覺的發展,如果孩子視知覺的發展水平不足,即使有健全的視覺器官,做到專心致志,面對學習任務,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研究組所作的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失衡表現率為15.6%,其中有8.75%的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學習能力發展失衡的問題,照此推算,全國14歲以下的存在各種學習問題的少年兒童約有6290萬。因此對於一部分似乎是粗心的學生來說,他們是冤枉的,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沒達到。

把粗心的毛病歸於學生主觀上的不努力,是第一個誤區。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誤區二:片面關注學習習慣,忽視做事的條理性

很多學生做作業的時候沒有條理性,比如,把語文、數學、外語作業全部拿出來,語文作業寫了一半就停下來去做數學,數學把式子列好,又放下數學去做英語,半個小時過去了,三門功課一門都沒有做完,而書桌上堆滿了課本、作業、文具,一片狼藉。

那些丟三落四、缺乏條理、缺乏堅持到底的學生,在學習上往往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

單一地看待粗心的問題,是第二個誤區。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誤區三:過度單調的重複,引起心理疲倦

很多老師糾正學生粗心的方法就是不斷讓他做題,同樣的題目抄50遍,甚至100遍,最終反而適得其反。

可是這樣做的結果經常是,不但錯誤率沒有下降,反而讓學生一看到題就頭皮發麻,產生了恐懼心理,乾脆連題都不願做了。

學生不是機器,佈置作業也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要減少粗心首先是要提高能力,通過有效的訓練方式,一味地進行題海戰術,只會事倍功半。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二、學生粗心的六種原因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與注意力有密切的關係。注意力差的學生,在視知覺把收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信息會受到干擾,就容易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

從生理層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歲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數在走路前沒有充分爬過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習中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的協調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動,妨礙了他們從外部世界獲取有用的信息,許多感官信息未能傳遞到大腦,從而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二)視知覺能力發展失衡

為什麼有的學生把69寫成96?為什麼有的學生總把十位數與個位數相加,對位不齊?為什麼有的孩子答案計算正確,抄寫時卻抄錯了?這都與學生的視知覺能力有關係。

視知覺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點、動點的跟蹤(視覺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認出兩個相似的字(視覺辨認),能否迅速記住剛剛所看到的數字(視覺記憶),在下筆時手眼是否協調(視動協調)。每一個學生的視知覺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學生的視知覺能力達不到同齡水平,就容易出現粗心的現象。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三)知識點掌握不好造成認知不清

一些學生對學習新知識不夠重視,重點難點渾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鬍子一把抓,知識點的掌握上凌亂無序,方法點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將一個個的知識點,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就會出現邏輯混亂,認知不清的問題。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四)思維能力造成的審題不明

思維定勢是指由於先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它會使人按照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思考問題或解決問題。有的學生思維單一,逆向思維能力弱;還有的學生,題目都理解,但在閱讀的時候,一掃而過,沒有按照題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性理解去做,沒有發現題意中的一些細節,比如除和除以,路程應用題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結果造成了偏差。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五)不同的個性和學習類型

人的氣質類型有: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多血質的人做事衝動急躁,急於求成,易出現粗心;一般來說,粘液質和抑鬱質的人粗心的情況要比多血質的人少,因此對多血質的學生要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學習類型可劃分為聽覺型、視覺型、運動型和混合型四種。一般來說,視覺型的人比聽覺型、運動型的人粗心現象要少一些。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六)家長、教師不良的心理暗示

所謂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

積極的心理暗示,如同溫暖的陽光和豐腴的土壤,能讓學生茁壯成長。消極的心理暗示,好像冬季的寒風,吹得學生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棄。

所以老師們經常可以反思:我有沒有反覆地當著孩子的面說:“你很馬虎!”;我有沒有當著他的面對別人說:“只有在我看著他時,他才能認真做事。”如果有這樣的情況,那麼他可能已經產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三、糾正粗心的五種方法

第一,強化學生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有了責任心以後,才會謹慎從事,細緻認真,不敢有半點兒懈怠。家長和老師光靠說教不行,還得身體力行,親自做示範,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大人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具體來說,老師可以提醒家長給學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幹好了給予鼓勵或獎勵,幹不好家長不能客氣,應要求他重來一遍,直至幹好為止。在學校的任何集體活動同理,老師以身作則的同時嚴格要求學生培養起自己的責任心。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第二,遵循整齊有序的生活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雜亂無章的環境中,什麼東西都可以亂放,沒有穩定的作息習慣,就會使他養成粗心、馬虎、無序的生活習慣。

所以,要幫助學生創造一種有序的生活,做什麼事情都要儘量有規律。通過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並把它轉移到學習中,就能夠有效地減少上面提到的各種粗心現象。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第三,培養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老師需提醒家長,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干擾到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有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總是先打開電視,然後邊看邊寫作業,或者耳朵上戴著耳機,一邊搖頭晃腦地唱著歌,一邊做習題。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習慣,這樣作業出錯的概率會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業半天都做不完。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第四,進行嚴格的訓練

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孩子進行訓練。比如對視知覺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找不同的數、找相反數、辨別相似字母、圖形,逐級增加難度,幫助學生提升視知覺能力(如視覺集中、視覺分辨、視覺寬度、視覺記憶、視動協調等)和運動知覺能力。這裡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簡單的重複,比如罰學生寫五篇字,抄十遍字母等等,因為簡單的重複練習勢必會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往往會適得其反。

孩子成績差,別罵他“笨”!五大方法,徹底克服粗心!

第五,保持耐心

對學生粗心這個毛病,老師家長千萬急不得。任何急於求成的做法都不是在糾正,反而是強化。儘管他當面承認了錯誤,收到了一時之效,但管不了多久,又會故態重生,為什麼呢?那是孩子沒有真正入腦、入心,所以持續時間就短。因此對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夠的耐心,不遷就,不粗暴。這樣,你就能夠通過改變孩子的行為來改變他的習慣以至於最後改變個性。日積月累,你會發現學生的粗心漸漸減少。

GET到了嗎?

轉發分享給家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