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各種面積,你真的都弄清楚了嗎?

買房時,各種建築面積、套內面積、使用面積和公攤面積,讓人傻傻分不清。這些面積具體都是指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大大小小的各種面積,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買房的各種面積,你真的都弄清楚了嗎?

建築面積 套內面積 使用面積 公攤面積 有什麼區別

1、建築面積

其指建築物外牆外圍所圍成空間的水平面積。

買房的各種面積,你真的都弄清楚了嗎?

2、套內建築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由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臺建築面積三部分組成。

買房的各種面積,你真的都弄清楚了嗎?

另外,有網友反饋:在看房過程中,房子的建築面積是107平米,套內面積是122平米。這是因為開發商贈送的面積比較多,有些開發商贈送露臺、一間房等,所以會使得實際可以使用的面積變大。寫入購房合同中的是建築面積,贈送的面積一般寫進補充協議裡面。另外,內保溫會減少商品房的使用面積,因為其是在外牆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本幢內的業主所共有且要滿足只為本幢服務。

買房的各種面積,你真的都弄清楚了嗎?

買房的時候,這些面積一定要搞清楚。建築面積關係到你買房要繳納多少錢,因為房屋的總價=每平米的單價*建築面積;其還關係到物業費的多少,因為每月物業費=每平方米的物業費*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則關係到我們實際可以使用的面積有多大。公攤面積的大小,則關係到我們究竟花了多少“冤枉錢”,畢竟,房屋總價裡面,包含了公攤部分的房價。如果房子的建築面積為100平米,其公攤比例為20%,那麼,我們實際的套內建築面積則為83平米,而套內的實際使用面積,可能就只剩下不到80平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