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烈士名字命名,這個舉動值得點讚!

鎮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自古就名聲在外,法海鎮蛇妖的金山寺馳名中外,千年不朽。這次鎮江丹徒區在尊崇英烈上出了新招!這招一出,人民群眾拍手稱好,值得點贊!

用烈士名字命名,這個舉動值得點贊!

▲沈國良大橋落成儀式現場。

用烈士名字命名,這個舉動值得點贊!

▲駐軍代表為沈國良烈士父母贈送牌匾。

9月26日,在第5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湖濱路“國良”橋命名現場,一位耄耋老人,一手拄著柺杖,一手輕撫烈士沈國良的塑像,老淚縱橫,喃喃低語。“兒啊,黨和國家沒有忘記你,你給咱沈家長臉了呀!”這位老人正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烈士沈國良的父親。

當天上午,鎮江市丹徒區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代表兩百餘人也來到現場,共同見證該大橋以丹徒籍一等功臣沈國良烈士命名的儀式,以實際行動感召全社會緬懷先烈。

沈國良烈士生平

用烈士名字命名,這個舉動值得點贊!

▲沈國良烈士雕塑

沈國良,江蘇丹徒人,1962年出生,1981年入伍來到原南京軍區一軍一師三團特務連。1985年3月2日,沈國良在雲南老山前線收復“1073”高地戰鬥中英勇作戰,不幸觸雷壯烈犧牲。原總政治部批准其為革命烈士,追記一等功。

用烈士名字命名,這個舉動值得點贊!

▲鎮江軍分區副司令員張惠峰為安放在“國良橋”畔的沈國良烈士雕塑揭幕。

近年來,國家先後設立國家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大力提倡增強軍人榮譽感等等。在此大背景下,適當以烈士名字命名有關地名很有意義,既尊崇英烈使其“青史留名”,也能讓身處和平年代的一代代後人銘記英烈犧牲奉獻,一茬茬地傳承中華民族愛國血脈,從而凝聚起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2016年初,江蘇省委常委議軍會議研究出臺《關於完善擁軍政策、增強軍人榮譽感的意見》,其中指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用光榮戰役戰鬥對新建的道路、隧道、橋樑、廣場等設施項目進行冠名。

用烈士名字命名,這個舉動值得點贊!

▲國良橋命名後,群眾走過大橋。

用烈士名字命名,這個舉動值得點贊!

▲官兵為沈國良的父親、老黨員沈九寶佩戴黨徽。

編後感

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曾幾何時,社會上出現了價值觀扭曲的現象,英雄不再是人們崇拜的偶像,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特別是自衛還擊作戰的歷史被淡忘,一些教科書中的英模事蹟不見了,一些烈屬和退伍軍人的優撫政策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甚至當年為國捐軀的烈士也遭到抹黑和詆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英雄的名字命名橋樑,為烈士舉行隆重的立碑安葬儀式,對傳承紅色基因,宣傳和學習革命英烈的光輝事蹟,營造全社會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英雄是民族的脊樑,不應遺忘,更不容抹殺。我們只有讓烈士有尊嚴地躺著,讓烈士的親人有尊嚴地活著,讓共和國軍人有尊嚴地站著,才能在危難之時有人站出來奮勇擔當。

(資料來源:人民前線 軍報記者 、英雄旗幟、老兵千里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