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今天是重阳节

大家可知道

重阳节又是敬老节

重阳节:

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由此有着为老人祝寿吉祥、祝祷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

所以农业君想在今天向大家介绍几位

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老前辈”“老牛人”

向这些坚守在农业农村岗位可爱的人儿致敬

来看看你认识几个?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布衣院士”,卢永根:

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这是一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88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说的话。

2018年3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卢永根成为第一位揭晓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因罹患癌症,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接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采访时的画面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在水稻遗传研究领域,卢永根作出过突出贡献,他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新学术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他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他始终发扬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却在2017年3月份,身体抱恙的情况下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在华农担任校长期间,这位老校长常常拿着一个半旧饭盒,与学生们一起排队,一荤一素二两饭,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慢慢地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和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卢永根总会善意提醒那些浪费饭菜的学生:“多少棵水稻才能长成一碗米饭?”

首创成行成穴种植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水稻播种插秧 ,农民再也不用弯下腰

农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机械化。如果说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造福了亿万人,那么罗锡文做的就是给水稻种植带来一场革命。

罗锡文,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但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最低,每到农忙时节,农户一家老小清早就全员出动,挽起裤管弯腰拔秧插秧。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已经73岁的罗锡文在今年1月8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项目,以机械精量穴直播为核心,破解了这一难题。

获奖项目发明了水稻“同步开沟起垄穴播”“同步开沟起垄施肥穴播”和“同步开沟起垄喷药/膜穴播”的三同步精量穴直播技术,首创了水稻成行成穴和垄畦栽培机械化种植新模式。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农民只需操作直播机,它就能在稻田里开出两条蓄水沟,并将稻种精准地播在两条蓄水沟中间的播种沟里,实现了水稻有序生长,促进其根系生长更加发达,更能节水30%以上,节肥15%以上。

与人工撒播相比,该技术帮助农民每亩增产10%以上、增收100元以上;与人工和机械插秧相比,每亩节约成本100元以上。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他曾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我希望能通过我和团队的努力,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马镇顺:

现代化机械助农增收

一说起“面朝黄土背朝天”,许多人都会想起农民耕作的辛勤场景。在汕头市潮阳区,有一个“农民伯伯”,虽然常年与田地打交道,但他却与传统农民的耕作模式不同,他利用现代化机械助农增收,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他就是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马镇顺。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马镇顺,一个昔日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全国种粮大户标兵,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有故事。他依靠党的惠农政策,充分发挥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全家人不忘农民本色,扎根土地,闯出了一条利民裕家的致富路。

他成功创办了“汕头市潮阳区和平潮顺粮食生产示范场”,先后多次荣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汕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同时,马镇顺以对农业生产的矢志不移和自己的辛勤劳动影响教育着子女们。在他的熏陶下,三个儿子都心系农业发展,刻苦耐劳,自愿投身于农业生产中,形成了子承父业、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马镇顺从1997年起开始灭荒复耕水稻,至今已坚守在农业农村岗位上二十多年,2004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十大标兵并奖励拖拉机一部。 201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并奖励拖拉机一部,2017年8月评为“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9月获得“全国十佳农民”称号。

肇庆市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场长贾东亮:

穿上军装我是名军人,拿起锄头我仍是名战士

贾东亮,一个从英雄黄继光的营队里走出来的少校军官和副团职干部,放弃了留在部队里继续晋升的机会和舒适的城市生活,申请复员来到肇庆市广宁县的一片荒山办起了生态农场。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创办的八一生态农场从杂草丛生的黄泥坡变成了水果飘香、鱼鸭欢唱、生猪满圈的花果山、生态园。在贾东亮的示范带动下,广宁县黄盆村3700多亩的山地,已经全部种上了果树和其他经济植物,并于2005年向国家成功申请了“中国沙糖桔之乡”。他凭着自己的双手和不懈的精神把荒山变成了生态农场,带领当地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2006年,农场被评为首届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9年,农场被树立为广东省国民休闲度假农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弘扬贾东亮的艰苦创业精神,以东亮夫妇实名撰写的报告文学《空降农民》于2009年9月出版发行;以东亮夫妇实名摄制的电影《梦想庄园》在全国放映。贾东亮有“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人物”“全国首届十大三农致富榜样”等荣誉。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如今已经55岁的贾东亮仍然穿着那套褪了色的军装,顶着烈日在农场里劳作。有人说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但他说现在只是开了个头,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除了这四个还有很多很多可爱的农民人儿

农业君感谢你们坚守在农业农村的岗位上!

祝大家重阳节快乐

重阳敬老,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这些“老牛人”,你知道几个?

大家身边有哪些可爱的农民伯伯?

留言区分享给农业君哦~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华网、人民网、中经网

猜你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