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當你瞭解中國源遠流長的中國玉文化,會發現翡翠玉石文化是世界最早、最有歷史、形成世界最長,最符合中國人審美的玉石!以翡翠為中心載體的玉石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今多少文人雅士,也成為當下中國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翡翠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風尚;“潤澤以溫”的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廉潔氣魄,這些造就翡翠成為了玉石文化精神的實物象徵。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華夏曆史的開端,出現過的玉料種類多得令人吃驚。據今人楊伯達統計,《山海經》記載的玉產地共有149處,而《康熙字典》裡的各種玉名則多達173種,這個龐大的玉石家族,與銅鼎和寶鏡一起,構成了早期華夏器物神學的三大支柱。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孔子認為,玉是水的精華,因為它看起來彷彿是聖水凝結後的形態;而曹雪芹則認為玉是土石的精華,《紅樓夢》的核心意象――寶玉,本來是一塊女媧補天時的棄石,由一名聖僧點化為小如扇墜的寶玉。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無論是翡翠掛件和擺件,你會發現看著晶瑩剔透的它自然心情就平靜了,完全失去了熱血沸騰的感覺,長期以往你慢慢也將溫潤如玉,謙謙君子般!它的靈動和純淨會讓你深深痴迷其中,百看不厭。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玉的道德化完成於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在周王朝日益衰微的背景中,儒家學者形成了最早的世俗玉學家團隊,他們的讚美,把玉推舉到道德象徵的高度。他們描述玉的質地堅硬慎密,色澤皎潔冰瑩,性情溫澤細潤、聲音清越舒遠,這罕見的譽辭,儒學和玉學就此結成了堅固的聯盟。正是儒家的推崇,才使得玉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完善,一直延續到今天。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只要你在翡翠市場裡遇到了對眼緣的翡翠,那恭喜你,冥冥中屬於你的那塊翡翠一定珍惜,因為你買以後會發現其它珠寶都顯得土爆啦!天然的翡翠是大自然的饋贈,是無法複製的,奇異珍寶般的感覺,為原本就神秘的翡翠朦上一層紗。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只要你買了一隻翡翠手鐲,你會發現戴著它走在路上會有很高的回頭率,明明很淡雅,並不如黃金般的閃耀奪目,可還是惹得路人不住回望!有時候甚至會情不自禁敗家,逐漸加入剁手黨!翡翠的美會讓你發現什麼叫耐看,並不是一時的曇花一現。而是引領東方和西方的時尚相結合的潮流。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越瞭解翡翠,你會發現它是有靈性,讓你越來越離不開它!慢慢你會發現自己大部分錢都花在它身上,還樂此不疲,每天晚上不看看它你根本無法入睡!因為慢慢你會發現自己大部分錢都花在它身上,還樂此不疲,每天晚上不看看它你根本無法入睡!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因為翡翠,你會開始發現身邊慢慢多出一些溫潤如玉的翠友,從原來的普通朋友變得慢慢敞開心扉交心。同時,翡翠也是一種很保值的投資,你會發現能遇到很多很懂投資賺錢的朋友,他們不僅僅是翡翠愛好者,更是具有經濟頭腦的達人,和他們在一起討論投資,會讓你無形中提升自己投資意識。

提到翡翠,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美麗的裝飾品”、“珍貴的把玩件”、“雅緻的擺飾品”等等。但翡翠在我們國家實際上經歷過長久的歷史演變,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史中深受國人的喜愛,無數人為之神往,今天小編不妨帶你瞭解一下翡翠的歷史、文化及其演變。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翡翠一詞的由來

翡翠令人覺得十分優雅高貴詞。這麼唯美的名字是從何而來呢?翡翠一詞源自於古代的鳥名,紅者謂翡,綠者謂翠,這種說法可追溯到周朝、文藝作品最早提及這一詞的是班固的《西都賦》,後世取其豔麗的色澤,用作漂亮玉石的稱號。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翡翠的文獻記載

翡翠主要產於緬甸,什麼時候在我國中原地區出現,現在很難判定,但至少在秦朝以前開始就有。中緬之間的交流,最早資治通鑑有記載。東漢年間,緬甸國王先後三次遣使至我國通好,雙方互贈寶貴禮物,其中就包括翡翠。新唐書、舊唐書,包括宋代的歷史典籍,中緬商人都沿著古代的“西南絲路”古道進行貿易,他們將絲綢、瓷器、茶葉等運往緬甸,然後再換回當地的寶石、翡翠等稀罕珍品。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翡翠的大規模傳入

翡翠產自緬甸,大量開發使用在中國,儘管中緬之間早有交流,翡翠在很早就在中國中原地區出現,但大規模傳入還是出現在明代的時候。明代開始緬甸的翡翠開採成為一個專門的行業,除特別好的貢獻給國王,大部分賣給了我國廣東和雲南商人,這些商人將翡翠不斷運往廣東,北京,至明代末年,成批翡翠運至北京。因為北京是王朝的首都,是皇家貴族,達官富商聚集的地方。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翡翠的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明末到清代。這個時代的特點是,翡翠更多的屬於皇家。明代末年隨著翡翠的大規模傳入,翡翠成了皇親國戚的重要把玩,清代的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就酷愛翡翠,主流作品有翡翠西瓜、翡翠白菜等和眾多的翡翠飾品。這時候的翡翠以統治者喜好為審美標準,以吉祥寓意為主題的作品佔據較大份額,翡翠原石的選擇、設計和雕工翡翠考究。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第二個階段:民國時期。由於時局不穩,翡翠主要以逃離資產存在,大多以祖傳的形式留傳,市場不大,大眾甚少擁有。民國的混亂導致翡翠的的發展進入低潮期,翡翠的設計和雕工相對粗獷,僅有達官貴人可以享用,這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宋慶齡的滿綠手鐲最為出名。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到現在。由於改革開放的實施,國家經濟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個時期所有人均可以以擁有翡翠。市場開始出現分化,需求變得多樣,設計和工藝向國際珠寶流行趨勢接近。但同時由於資源的減少和價格的急劇上漲,使得一般大眾已很難消費得起寶石意義上的翡翠。


翡翠的歷史、文化及設計工藝的演變!


翡翠設計、工藝的演變

縱觀翡翠發展的三個階段,在設計風格及製作工藝上,前期在主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流,講究厚重,力求中庸之。在飾品製作工藝上,鑲嵌翡翠首飾以黃金鑲嵌為主,突出主石,少用配石烘托,簡潔明快。玉雕類首飾以素活和浮雕為主,浮雕線條流暢簡潔,所表現內容多為傳統圖案。20世紀初至戴現在,翡翠的加工工藝有了重大的發展,同時西方文化也深深的影響著傳統首飾設計,翡翠首飾日漸紛繁複雜,奢華之風日重,雕刻工藝以透雕、深淺浮雕為主流,鑲嵌工藝上配石增加,更顯華貴富麗。特別是近20年來,翡翠首飾的設計更加向精美及個性化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