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头条里一些人喜欢出对联?

茯苓白净


不仅出句的人多,对句的人还更多。原因很简单,门槛低。随便一句自认为有意思的句子都可以提出来,爱好者都会如约而至,一展才华。

只要是《今日头条》的对联爱好者,你的首页必定少不了“求下联”的文章或问答,尤其是《悟空问答》中参与者与日俱增,说明大家很喜欢这种文学形式。纵观《悟空问答》近年来的对联,一种不求甚解、自娱自乐、开心就好的心态已经让真正会对联的玩家望而却步,取而代之的则是我辈半吊子(甚至半吊子都谈不上)在里面互相吹捧:好联!妙对!

说实话,凡事都该讲规则,一个人放荡不羁、信口雌黄会被人说成不靠谱、不着调。“靠谱”、“着调”是从唱歌引申而来的,喜欢唱歌,也想把歌唱好,就得按照曲谱来,力求不跑调,歌就会越唱越好。同理,对联也是如此,既然那么喜欢,何不在开心的同时逐渐提高自己的对联水平和文学素养呢?有道是:兴趣是良师,只要有这个爱好,学起来就不难。楼上“凡夫俗子3020”的提议很好:请有专业知识的网友来普及一下。

不过,对联如同数学,高等数学老师讲10以内的加减法可能不太好懂,或者根本不屑于给我们讲。顺礼自认为掌握了对联“10以内的加减法”,自告奋勇在关老爷面前耍耍大刀。先看一段《声律启蒙》: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红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细心的你看出门道没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意思相关、仄起平收,这就是对联的基本规则。


字数相等就不用解释了。

什么是词性相同呢?一句话是由若干个词组合而成的,我们必须读懂上联或下联的意思,给这句话断句。断开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属性,下联字节的词性必须与上联相对应的字节词性相同,即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同时,上联已经有的字下联切不可再用,比如下面这幅对联就犯了这个毛病:欢、新(还有多处错误大家找)


平仄相对好理解,即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应以仄仄平平仄仄平来对,像下面这幅就是严格按照马蹄韵这个格式来写的:


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一般不强调用马蹄韵(还有平水韵什么的那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有难度),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可以了。什么意思呢?如七言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平也可仄,但第二四六个字就一定要严守平仄相对的规则了。像这幅,第一个字和第五个字都是平对平:

什么是平仄呢?按现代汉语拼音,一二声的所有字都是平声字,三四声的所有字都是仄声字。

意思相关,就是说上下两句的意思要有关联,不要风马牛不相及。如这幅上下联都是一个意思:有文化才有底气。


仄起平收,这一点很重要,好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仄起,就是上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平收,就是下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悟空问答》中很多出句为平尾的还在“求下联”,就是没有弄清楚仄起平收这个规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有必要提出来,同时给他对个上联。


看了这几幅对联,是不是觉得何为上联何为下联有点乱?看横批:从左到右的左边是上联,从右到左的右边是上联——仄起平收。第一幅上下联未字“春”、“年”都是平声字没做到这一点,同时还有“欢声笑语”和“欢聚一堂”词性不同等问题。对对联切忌对成这样。

以上就是对对联的基本常识,实践中还会出现很多如“孤仄”、“失替”等问题,还需要“拗救”之类,这就属于“两位数的加减法”,得请“二年级”的同学来普及了。

顺礼才疏学浅,只知点皮毛,恭请大家下方留言,说出你的高见——


顺礼成章LSL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份。千年流传至今不衰,说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本人对新媒体上对联热的思考是;一.它体现了互联网扁平化的特征。只要有兴趣,不管楹界泰斗,习联新秀.社会达人.平头百姓都有一展才华的平台。公平.无门槛。二.它也反映出互联网时代文化知识.信息资讯碎片化的特质。思不在深,发光即好;文不在长,动人即好;词不在丽,悦目即好。每个人都有创造的能力!三.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速律让人们的心灵有点跟不上趟!心灵需要一个歇脚的所在,新媒体满足了人们这个需求。四.网络上对对联类似生活中对山歌一样。植根于生活,它的生命源泉不会枯竭,只会迎来欣欣向荣的春天!——当然,前提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太白山人5911


我个人认为,现在还在世的,跟我父亲(愿他老人家在天堂快乐。)一样启蒙教育是从念私塾开始的那辈人,即使依然健康,也不太可能经常上网,与大家同乐了。上辈人就是念死书的,无限重复地由百家姓、千字文开始识字、背诵、临帖。随着年级升高,依样葫芦。不过课本内容深邃一些吧。诸如唐诗宋词,再而论语、大学、中庸等等。先生仅仅有时稍作讲解,还得靠自己参悟。而理科是没有教育教材的,算盘教会九九归一就成了。

但私塾这种死背硬记的學习文化方法,有一很大的特点和好处,就是对汉字的定位,非常准确实际。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嘛。大家还记得鲁迅先生的书里提及的吗?那孔已己教小孩,单回字就有四种寫法。(不是我发牢骚,现在除了师大,学习好的文科同学能够做到对汉字使用时的认真态度,再及其他的,就马🐴尾巴栓豆腐~提不得了!)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今儿说对联的事由,你扯哪去了?别急,我就言归正传。我们都是生长在新社会,因为实际的生活、与文字的接触界面使然,想再出现李杜那样的神材、诗聖、完全不可能。很早就有人断言,五律、七律这些与对联有着千丝万缕相关的诗句。李杜创作已达顶峰,再想超越,就如同在向不可能挑战了。但我说的是:在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汉语修养上还是能事半功倍的。

我年幼时,恰逢文革,也没有机会好好念书,自叹再也不可能有什么文化作为,连超过家父的水平都很难。想不到老了老了,竟还有手机上网,自娱自乐的生活新情趣。是头条给予了广大象我这样的普通百姓有锻炼學习的机会,真是三生有幸啊!

回归本题,头条上征对联的条目非常多。也有许多高手深藏不显、偶尔露峥嵘。我往往也喜欢不惜献丑以图抛砖引玉的。自以为,没什么非得严酷要求,清规戒律。累不累?又不是考功名。可是一定要尽量注意用字,所谓一字之差,满盘皆输。而在对联的格局里,用错字就更贻笑大方了。我们在生活中,总得接触汉语行文。念书念多了,头脑里自然有很深的印象。声韵一节,全凭自己感觉。

打住,啰哩啰嗦,成九斤老太了。总而言之,多看看书吧。它会给你惊喜的。

搁笔、顺颂、秋安。公元2018.10.17晨、永方于宁波。








手机用户崔永方


本人觉得对对子一是难度大,上下对必须上下意思相通,互相关联,而且受平仄字数,格式限制,又不能对的太俗。所以要用寥寥几个字对上句子,必须仔细看琢磨推敲,才能对上,是很费脑筋的事,没有很深原的文学知识和诗句积累是玩不转的,所以有的人对各种各样的奇对,难对,怪对应付自如。决不是靠耍一时小聪明能应付。二是对对子能看出来这个人是否才思敏捷,电视中有个剧叫《村姑戏乾隆》,本来乾隆看不起村姑,所以说她对上一个对子赢他一两银子。结果把乾隆不光对的暗暗佩服她骨灵精怪,才思敏捷,更让他颜面扫地,脑羞成怒。多亏村姑机智,给他陪礼道歉。打个圆场,才使乾隆找回面子,并由终佩服她的机敏。并把玉扇送给她,约定来年有缘再对。当手下人喊出乾隆名字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乾隆皇帝。所以出对答对,考的是才思敏捷,应付自如和兴趣。至于我本人喜欢对对,因为,过去我家是卖对联的,不是进对联卖。而是年前买红纸,墨汁,或加金粉,现编,现写,拿出去卖。所以从小受熏陶,耳儒目染,所以到现在依然兴趣不改。但对对子对我来讲,遇到难对,依然很费神,但兴趣不减。不知喜欢对对的人们是否如我一样。


北侠之女饿不死


现在《头条》出联者鱼龙混杂,有很多自已都不懂韵律也在瞎出题,瞎显摆;一些出题者素质低下,瞎评论,自己都分不清优劣,跟魏中贤一样,每人都是“好”,“很好”,“谢谢好友”之类的结论不知让人有多烦;内容俗气,改头换面常常是不胜枚举,希望平台应严格控制,再者应提倡没立奖励制度,对每月每年出题者或应对者有极高造意者应给予奖励和颁发证书,以鼓励大家往精益求精方面发展!


篝火燎原


喜欢玩对联的都是些有一定文学功底的文人雅士,不爱车马喧嚣,独喜种菊修篱,让人在心中寻得自己的一方桃花源,对联中不乏高手。忙里偷闲玩上一两个对,提神醒脑,妙趣横生,唤醒心中的真善美和人生感悟,让这种雅俗共赏,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文字游戏充斥到生活中,岂不美哉!


蝴蝶诗画


简单个见:1.涉政涉外、特别是美日方面的常被拉黑,自觉没趣还惹气伤身。2.对联深奥,但门槛低,虽然自笑水平远远不及,倒亦以为绞尽了脑汁终于憋出了那么几个字数相同的一句,与名人联家攀上亲了,心中窃喜,虚荣心得到一定满足。3.不会引来“喷”友们暴风骤雨般似的怒揍狂砸。


罗汉果35


古诗以喻人,喻事,喻物,喻景或者拟人,拟事,拟物为主,要求对应工整,平仄押韵平行,对诗句要求甚严。吾辈从小学白话文,对诗句应对学习甚微,所以对诗一知半解不尽诗意。如今头条多人出诗句对对子,很多人都是怀有好奇之心,大家尽情相对虽不如意但也有雅兴,如果真的按照古人的标准在当今已没有几人能对了,所以只要有兴趣大家玩一玩对一下也未偿不可,平时起到了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作用,为头条增加了乐趣。


江南风雨15


我觉得大家喜欢对对联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对联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它是一项涵盖面比较广的学问,能激发你的各方面思考深度而知识储备。

姑且不说目前水平如何,咱不用尖酸刻薄,能有这个追求文化氛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发现目前不管哪个平台,关注量大的就是各类名人特别是娱乐大V,极具挑斗性的性感女神,要不就是猫猫狗狗的萌宠。与文化沾边的那怕是国学的,历史的,各类学习的,快餐类的,鸡汤类的,就算知名作家也关注没几人。说明稍微有点深度,超过500字的文章大家都不想费这时间脑子。

我感觉好不容易有些人有点国学兴趣,我们不但要大力提倡,头条最好请一些专业人士做个点评分析或者就网友实例来几节上讲课。也有利于提升大家的国学素养,是个非常正能量的事。


罗山农民工


因为对对和对联是相同的,古人都银严格,一是平仄,对偶,音律,

韵调等难度都很大,所以古帝制时代,考举主题主卷多是离不开用对对选考秀才,解元,举人,进士,探花,状元等;而新的时代就已提倡白话文,统一文字字体简化,今人也不讲究古代那么严格的规律,也不是有科目考评限制,只求符合个人意识兴趣欣赏聊聊天而巳,为此近来网上头条关注推荐对于出对联,对对联的联友越来越多,对头对尾,上联下联任意颠倒使用,有的对头对尾也无平仄,上联下联也沅音调,读来也不顺口音,赞平的网都很多点赞,只有个人口味兴趣而是好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