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時間銀行」了解一下!

時間銀行?

這是個什麼東東

特報君告訴你

時間銀行是養老服務機制

截至2017年底

深圳全市戶籍老年人28.87萬

佔戶籍總人口的6.6%

按照常住人口統計大約有90萬老年人,

加上其他城市來深投靠子女

和“候鳥”型老年人

實際上有超過120萬老年人

雖然當下深圳老齡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相對較小,但是深圳的人口規模大,且仍呈增長態勢,必須未雨綢繆,提前規劃佈局養老事業。目前,《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送審稿)》(以下簡稱《條例》)正公開徵求意見,《條例》規劃了深圳市養老事業的“136”工程,並擬建立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機制。

深圳202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瞭解一下!

深圳法制辦官網通告頁面截圖

目前,深圳市法制辦正對

《條例》公開徵集社會意見,

社會各界可在11月15日前,

通過這幾種方式來反饋意見!

反饋意見方式:

10月15日,深圳市法制辦將該送審稿及說明全文公佈,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可以在2018年11月15日前,通過以下四種方式提出意見:

(一)通過深圳政府法制信息網首頁的“法規規章意見徵集”欄目在線提交意見。

(二)關注“深圳法制”微信公眾號,在“互動交流-意見徵集-法規規章”欄目提交意見。

(三)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深圳市福田區福中三路市民中心西區C5085室(郵政編碼:518035),並請在信封上註明“立法徵求意見”字樣。

(四)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至:[email protected]

“老齡化”社會其實離我們很近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戶籍人口不斷增加、早期來深圳特區創業的“拓荒牛”成批退休、隨遷老人持續增多,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深圳預計將在202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

也就是說

還有五年深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

但是,目前深圳市養老已經開始面臨諸多問題。養老工作所依據的政策、文件較為零散且效力不高;養老規劃不足、養老用地難以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不足尤其是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養老人才短缺和扶持措施不足;養老服務工作與現行社保等與養老服務密切相關的各項制度銜接不良,嚴重阻礙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等等。

記者瞭解到,養老是一個綜合體系和複雜工程,需求多樣化、投入多樣化、要素多樣化,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深圳市民政局表示,深圳市應當儘快構建養老政策體系,前瞻性地解決養老難題,不僅要滿足現有28.87萬戶籍老年人和不斷增加的戶籍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還要逐步惠及非戶籍常住老年人和實際在深圳居住老年人,真正實現“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而本次立法,就是針對深圳市養老各方面的不足,健全養老服務體系,規範養老服務工作,促進養老服務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深圳202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瞭解一下!

深圳市養老事業“136”工程

記者從《條例》中發現,深圳市將推動實施養老事業“136”工程。即建立全市統一的智慧化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建立全市域養老服務網絡(1張網);凝聚政府、市場、社會公益力量(3股力量),提供政府基本保障、居家社區聯動、機構養老服務(3種服務方式);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小區、家庭養老服務體系(6個層級)。

深圳202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瞭解一下!

據介紹,智慧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將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集成市場和社會資源、促進供需對接,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援助、家政、醫療保健、電子商務、服務繳費等服務。

養老牽涉千家萬戶。立法應當以解決養老難題,補齊短板為基本出發點,應當接地氣,面向實際操作。為此,《條例》就養老基本保障作了一些硬性規定。例如:社區養老服務用房按照每二萬人不少於750平方米建築面積配置建設;新建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應占總床位的80%以上;設立社區養老專員,養老專員與常住老年人的配備比例不低於1:500。

深圳202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瞭解一下!

在養老體系建設方面,《條例》還規定對養老機構予以各方面的優惠。公益性、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按照規定減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徵地管理費、水土保持補償費、排汙費、監測服務費、易地建設費等;養老機構使用水、電、燃氣等,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標準收費;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經營性養老機構建設減半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信貸支持,創新抵押擔保方式,開發適應養老服務業發展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擔保方式。

年輕人通過“時間銀行”

儲蓄志願服務時間

深圳市民政局表示,在調研過程中,從各地碰到的問題來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立法要解決的重點之一。為了提供持續穩定的護理保障,《條例》規定,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參保的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所需費用;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提供長期護理保險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具體辦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深圳202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瞭解一下!

與此同時,針對養老人才短缺的普遍問題。為了能夠留得住養老人才必須建立薪酬保障、職級晉升、入職獎勵等措施。記者看到,《條例》對養老服務人才設了專章規定,要求市、區政府推進養老服務人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吸引培養、職級晉升、登記註冊、教育培訓、薪酬待遇、激勵評價等機制制度,打造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尊老敬業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並從人才培養、人才拓展、薪酬住房待遇、入職獎勵等方面進行了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條例》提出,建立養老志願服務“時間銀行”機制,志願者或者其直系親屬進入老齡後根據其養老志願服務時間儲蓄、志願服務積分等,優先、優惠享受養老服務。這一機制,有望能夠很好地鼓勵志願者,尤其是年輕人參與養老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