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这些茶叶知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茶饮圈的了~

不了解这些茶叶知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茶饮圈的了~

于是乎,樱桃拿出了压箱底好书《茶日子》

带货樱桃又要让你们的钱包不保了

不过别担心,我可以读给你们听呐

眼睛累了,就让耳朵替它看世界吧

在听之前,建议你先泡一杯茶~

△点击听语音~

这本书从人的味觉开始讲起,当喝一杯茶时我们会有怎样的味觉反应呢?

我们人体舌头由肌肉构成,表面则是由黏膜覆盖。舌上有4600种味蕾那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分布在舌头的表面,再经由低端神经纤维将口味信息传入大脑。西方的专家在传统认知上,认为味觉是由四种味道所组成,分别是甜、苦、酸、咸。

一般人在舌尖较易感觉到甜;舌根较易感受到苦;在舌头两侧靠近前端部分,较易感受到咸;而在舌头两侧中间较易感受到酸。

不了解这些茶叶知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茶饮圈的了~

然而味觉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甜、苦、酸、咸外,还有一个味觉则是鲜味。鲜味在品茶中有一个重要的地位,我们回归到味觉最自然而真实的态度,就是你觉得好的味道才是真的鲜味。有很多人喜欢重口味或者某种特定口感表现的茶,觉得那才是好茶。

我们可以在下次品茶时,找一位小朋友喝口茶,不要以为他们年纪小不懂,其实很多小朋友觉得好喝的茶才是真的好茶,因为小孩子的味蕾没有受到太多成人习惯的食品添加剂影响,最能准确回应一款茶的原始滋味。

不了解这些茶叶知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茶饮圈的了~

▽苦、甜、酸味

除了咸味并不是茶该表现的味觉外,苦、甜、酸,都是茶叶味觉的特性,我们所谓的“不苦不涩不是茶”中的苦,指的是茶叶中含有茶碱所导致的苦,然而带苦的茶如果能有“苦尽甘来”的效果,苦能化开达到回甘,则是一款表现极佳的茶。

另外,有部分茶友喜欢苦味,认为苦味是茶基本的味道。酸,在红茶中属于普遍的味道。因为发酵本身是一种腐烂的过程,红茶是全发酵茶,而酸腐同家,所以发酵中会引发酸味,尤其在高温冲泡的情况下,红茶的酸会表现的更加明显。而乌龙茶中,发酵度比较高的茶叶,也符合上述特性,再比如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有一种独特的武夷酸,成为岩茶种类的特性之一。

不了解这些茶叶知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茶饮圈的了~

甜,是很多茶客追求的,因为甜味能带来心情的愉悦,尤其是在非化学添加或非来自肥料的自然甜味,那种甜而不腻的滋味,令人心旷神怡。相当比例的纯野生茶,会有一种自然的甜味,这样的甜入口即化,不张扬且舒心。

▽生津

我们常说的“望梅止渴”,是借由视觉的刺激,让我们回忆起并模拟吃梅子的经验,而由大脑下达指令让唾液腺分泌唾液,在我们闻到美味的食物香气时,也有同样的反应,由脑部的嗅觉区接受美味的信号,然后在脑部下达指令分泌唾液。

品茶时的生津,也是基于类似的道理,与“望梅止渴”和闻到美食香气的状况相似,只有好茶,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愉悦,并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

不了解这些茶叶知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茶饮圈的了~

我曾经喝到过一款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老铁观音,明明嘴里的味道略苦带酸,不是我在茶里头喜欢的滋味,结果口水却拼命地流。我仔细观察,居然三组唾液腺都溃堤了,而紧接着润滑舌上的味蕾,将原来的苦与酸转甘,实在是款表现奇特的茶。生津,虽然不是唯一,但却是一项可以参考并判断是否是好茶的要素。

喝茶时的涩味,如同辣味一般,并不属于传统味觉的一部分。辣,是因为刺激到味觉接收器所相连的神经纤维,使神经因为刺激,产生类似痛的感觉。涩味也是如此,产生了类似痛的感觉,虽然程度与辣并不相同。

▽涩味

涩味在口腔黏膜,可能是舌头中间、两侧,或是影响到上颚或喉咙而引起的一种微苦或粗糙的感觉。

所谓“不苦不涩不是茶”,在涩的部分,指的是茶内所含的茶多酚,会导致涩,而涩,虽然并非每款茶都会有涩味,但在部分新茶中的确较为明显,品茶中涩的判断,是如果涩能在短时间内化开,则依然能称得上一款好茶,主要是因为,如果这款茶的美味程度能刺激大脑,是唾液腺分泌唾液,让黏膜的粗糙感得到滋润,则涩感很快变会褪去,仍能品到一款茶的其他优点~

以上,本文摘自《茶日子》。

感谢您的关注

不了解这些茶叶知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茶饮圈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