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阿姨这句荡气回肠的爱情词,其实最初是写大雁的

众所周知,琼瑶阿姨是一个伟大的搬运工,她很多词句来自古典诗词,被她一番鬼斧神工的搬运,哦不,化用,甚至让很多人忘记了它原来的出处。

如《在水一方》搬运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还珠格格》的《当》搬运自汉乐府民歌《上邪》:“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琼瑶阿姨这句荡气回肠的爱情词,其实最初是写大雁的

九十年代的年代大戏《梅花三弄》中有句脍炙人口的歌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其实也是搬运而来,并且,原作最初是用来描写大雁的。作者是金朝文学大神元好问。

琼瑶阿姨这句荡气回肠的爱情词,其实最初是写大雁的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本词有个小序。读了这个小序,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轻的元好问(其实还是个16岁的宝宝),去并州(太原)赶考。在路上听一个捕雁者说:今天早晨捉了一只大雁,已经杀了。其它本来有已经脱网逃走的,竟然悲痛不已,投地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后来又加以修改,遂成此词。

琼瑶阿姨这句荡气回肠的爱情词,其实最初是写大雁的

近代词曲名家吴梅在《辽金元文学史》评论云:“一往情深,含有无限悲感者也。”

据生物学家研究,大雁爱情观是从不独活,其雌雄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故而一群大雁里很少会出现单数。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更有甚者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正因如此,在文学家眼里,大雁成了情义的化身。

作为文艺青年的元好问自然被感动了。因此,开篇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以振聋发聩的反问,唱出了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赞歌。

当专一的大雁碰上善感的文学家,于是谱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雁丘词。

琼瑶阿姨这句荡气回肠的爱情词,其实最初是写大雁的

延伸阅读

元好问(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琼瑶阿姨这句荡气回肠的爱情词,其实最初是写大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