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未來,企業不是要學會怎麼賣,而是如何去服務

原創|未來,企業不是要學會怎麼賣,而是如何去服務


1

前一段我在一家美業的企業做項目。和老闆聊,她說雖幹這行十幾年,但和同行深交的不多,她本人其實並不喜歡這個行業的氛圍,感覺這個行業還是太浮躁,急功近利,賺快錢的多。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街邊的減肥小店開了關,關了開,有的能開一二十年的美容店又很難上規模,鮮有走出區域,這是普遍現象…..

作為女性消費者,我和她也談了談我作為顧客的真實感受,因為我親身體驗過這個行業的很多服務。拿瘦身來說,全天下的做瘦身的都是有效的,為什麼,它的前提是必須加上顧客的配合,顧客如果仍胡吃海塞,沒人能幫他減肥。瘦身店只是顧客花錢幫他們在自律上可以更強制一點,自己也感覺有個約束的譜兒。太自律的人不用去接受減肥服務。其實各色瘦身減肥店大差不差,只要顧客認可這家店的人和服務,基本一直在那消費問題不算特別大。

可往往這些店家總會讓你感覺不舒服,就算有的顧客已經瘦到健康型了,他們還想繼續推銷她再買個療程go on,感受不到他們真心為顧客考慮。美容瘦身甚至包括美髮業,顧客普遍被各種話術縈繞,花裡胡哨,總有一波一波的促銷,總有一浪一浪的活動名目,充卡、體驗、套盒等等,就像你一進來就掉入了必須跟著商家節奏走的無底洞。如果臉皮夠厚還行,可是有幾個人能一直硬著頭皮來?

我和身邊的朋友都有相似的同感,在美業這行的體驗,經常有壓迫感,無法完全放鬆,別說消費者主權了,有時你想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都很難,所以經常想逃離那個環境。是人都喜歡呆在舒適區裡放鬆自在。有時想,這些企業和商家怎麼就不明白呢?美業可是實打實的服務業,但好多的運營邏輯都違背了服務顧客的初心,太重視賣而忽略了我們顧客作為人本身的感受和情緒。

正因為如此,我也告訴那位老闆朋友,美業需要顛覆者,還是有大機會。

2

前幾天管理智慧上剛巧發過的一篇雕刻時光咖啡CEO講到他們做北京香山店的故事。我印象很深是由於和我講到美業的事挺有反差。其實景區的生意不好做,比如淡旺季冰火兩重天,客流高的房租奇高,客人留下的固有印象就是景區店一定宰客等等。我們也知道在很多特殊場景下,比如有的書店、機場一些店或景區店,人們想歇歇腳的地方都需要你花錢點單,至少一杯飲料吧,其實就是強制消費,否則座位憑什麼讓你白坐。雕刻時光他們就把這種看似並沒有太不合乎情理的,家家都會設的“門檻” 直接取消 ,給客人有絕對的自主權。

顧客進店休息時,他們不趕人也不強迫客人消費,而且會免費端上一杯檸檬水。這一舉動客人在心理上一下子就獲得了安全感,感覺非常舒服。顧客大多坐了一會兒,就會拿起菜單看一看,發現價格並沒有特別貴,就開始主動點單,後來試了一下產品,發現還不錯,於是心理滿意度又提高了。就這樣口碑慢慢擴散…..

如此,他們把一家不被看好的店做成了“現金牛”和品牌旗艦店之一,甚至很多客人會慕名而去,不是為了爬山,只是為了到咖啡館喝杯咖啡,看看山景。他們認為讓這家店鹹魚翻身的不是咖啡豆的特別,也不是裝修的別緻,就是他們的服務。

3

今年7月上市後,小米創業8年的內部紀錄片瘋傳,那段30分鐘的“一團火”點燃了很多人,最勁猛的燃料還是小米超正的價值觀。雷軍依舊是當年那個當市面上智能手機都五六千塊時,他殺進來就定價1999元的意氣風發的創業者,今年4月雷軍宣佈了小米歷史上董事會最重要的一個決議:“小米硬件的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過的部分,將超出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他說他就要一條路走到黑,就是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公道的好產品,就是要和用戶交朋友。

雷軍一直以美國傳奇零售商Costco為榜樣,Costco的模式不同於其它超市簡單賺取貨物差價,簡單來說就是嚴選加低毛利,主要靠收取會員費(普通會員年費是60美元,高級會員是120美元,還可享受2%的購物返點,漲價之前這個數字分別是55和110),會員費為其貢獻利潤總額的70%。

Costco只有4000左右的SKU,而沃爾瑪是幾萬個SKU,Costco硬性規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過14%,一旦高過這個數字,則需彙報CEO,再經董事會批准。如果供應商在別的地方定發現比在Costco還低,那麼它的商品將永遠不會再出現在Costco的貨架上。據說Costco平均的毛利率控制在7%,而一般超市的毛利率會在15%-25%。他們的北美區會員續費率高達90%,全球範圍也能達到了87%。

傳統的採購可能就是貿易型,價格差是一個衡量的重要因素,Costco應屬於生產性採購,比如他們其中暢銷品之一衛生紙,他們要派技術人員測試了衛生紙的厚度、強度和柔軟度,將商品經理派駐紙廠,在生產過程中檢查每一個可能會影響到紙質的因素,必須要保證產品的高品質,價格還要壓到最低。

小米學習的正是Costco的高質低價。這兩年國內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都開始做嚴選精選模式,但絕大多數還靠賺差價,收會員費很難收起來,因為沒什麼服務,很多企業對會員的服務大部分還停留在積分兌換層面。

4

其實高質低價的模式是結果,是效率的結果,是中間一套組織能力的結果。Costco的嚴選和低價模式本質是服務,收取會員費就像小費,也可以說是專業買手團隊幫顧客精心篩選過濾,做過了最佳比較和品質把關的服務費。表面上賣的是商品,其實賣的是服務。

比如牙膏,Costco售賣的牙膏只有4種,而沃爾瑪有60種之多。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需要豐富,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反而需要省點時間。我就經常在淘寶的海洋裡搜到大腦快爆炸,選擇恐懼症才是最大的交易成本。我有時寧願多花錢節省時間乾點別的。

現實中太多企業還會像美業中普遍存在的情況,企業或商家都在鑽牛角尖,這個牛角尖就是“賣”的死衚衕,想錢要比想服務好顧客快上好幾拍。能不能“慢”點感受下你的顧客,服務好他們,給他們創造價值?《影響力》裡談到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互惠原則。當顧客感覺到你的真心和用心,會主動回饋企業可能性很大,錢也會自然而來,這是定律。可是那些企業和商家等不及啊。

人類進入專業化分工的大工業時代以來,商業的主流就是企業和顧客之間的利益博弈,只有一部分先知的企業率先創新了模式,他們要用一種方式或多種方式,直接和顧客建立信任關係,不再把老套的博弈遊戲玩下去,玩來玩去也沒意思。就像Costco商品的毛利率不超過14%和小米硬件的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

過去大家會認為無奸不商,那我現在告訴你毛利,你信任我,我來傾盡全力服務好你。就像雷軍說的,最讓他激動的,莫過於聽到用戶說,進入小米之家或登陸小米商城,他們可以放心“閉著眼睛買”, ”好到不用挑”…..這真是一種信仰,更是企業和顧客之間的終極關係:信任關係的體現。

互聯網讓信息空前對稱,賣家和買家直接連接起來成為可能,過去還要靠大眾媒體或層層經銷商渠道商才能觸達顧客。企業與顧客直接建立信任是最高效的交易方式,沒有之一。信任最值錢。顧客為什麼會信任你?你必須靠優選的產品和服務一點點打造出你的口碑。我們常說產品是入場券,服務是撒手鐧。你連好產品都不能提供還談何顧客思維?我認為好產品還是屬於好服務的範疇。以人為對象的“服務”內涵更深,涵蓋一切顧客連接的觸點和體驗。

服務其實是換一種思維方式,從賣貨思維真正轉變為經營顧客的新用戶思維,從圍繞著商品的物到圍繞著服務人來做事情。轉換思維方式進而會改變企業的經營方式和商業模式。

無論是一家咖啡店靠服務人氣爆棚還是零售巨頭Costco靠服務顛覆的模式變革,以及小米的今天,都已經昭示了未來的企業必須有一種很正的價值觀,必須踏踏實實圍繞著服務顧客為出發點的初心堅定不移,企業與顧客要建立信任關係而不是單純永無止境的利益博弈。粗獷的競爭機會越來越少,未來的競爭一定越來越精細化,企業想有立錐之地,厚道服務顧客的精神是基本功。

結尾以王永慶先生的一句話來共勉:與顧客建立起友誼,是許多生意人都知道,卻並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正所謂“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