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故事」精準扶貧受稱讚 老翁寫詩頌黨恩

「審計故事」精準扶貧受稱讚 老翁寫詩頌黨恩

老餘名叫餘以武,今年88歲,正值米壽之年。家住湖北省建始縣業州鎮柳樹埫村,是審計局幹部的結對幫扶貧困戶。

今年初,老餘被納入了低保,與殘疾兒子餘致明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家,吃住問題已基本解決。

初識老餘

老餘家共兩口人,兒子餘致明已年近六旬,因患先天性腦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幾十年來全由老餘照料生活起居。

去年7月,審計幹部與村支書到老餘家第一次走訪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頭戴鴨舌帽的老人正在場壩邊的田地裡艱難的勞作,一個殘疾兒子撐在板凳上,在堂屋裡艱難移動。

看到有人來訪,老人趕忙放下鋤頭,招呼客人進屋坐。審計幹部交談中瞭解到,老餘年歲雖高,但依然耳聰目明,家裡貧困,卻能自強不息,經常下地勞動。雖然如此,家庭的困難還是顯而易見,殘疾兒子無勞動能力,房屋年久失修,交通不便。

針對這些具體情況,審計幹部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多方奔走,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解決老人住房問題;通過核算收入及支出情況將老餘納入了農村低保,首先解決了老餘家吃穿等基本生活問題。

老餘寫詩

老餘年輕時就喜歡自編順口溜,自編詩歌(說段子)感黨恩的習慣沿襲至今。老餘自力更生和樂觀面對生活的心態也感染著周圍的其他人。

公路修到家門前,

幫扶幹部來田間。

萬眾一心來扶貧,

村規民約促文明。

這是審計局工作隊在開展鄉風文明建設中召開群眾“院壩”會上,老餘發自內心所作的詩句。

“以前做夢都沒有想到,這麼偏遠的地方,公路能修到家門口。發展獼猴桃,有工作隊到田間地頭指導,有工作隊聯繫專業合作社和電商來幫忙銷售。在有生之年能過上不愁吃不愁穿、醫療有保障的日子。我現在十分滿足。”

這是審計幹部去年8月走訪老餘家瞭解易地搬遷房屋建設情況時,老餘的一番肺腑之言。

歌頌黨恩

“自從審計局幫扶幹部進村後,我就開始對村裡的變化細緻觀察。村安置小區,村衛生室,便民服務中心,老年文化活動廣場,公路建設,小學新教學樓,產業發展,最低生活保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把村裡的變化寫成詩,表達對黨、政府和工作隊的感謝,同時這也給我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老餘逢人便如是說。

去年10月的一天,審計幹部到老人家走訪時,老人結合自己耳聞目睹村子的變化,以及自己享受精準扶貧惠農政策的感受,現場創作了《歌唱十二月》:

正月是元宵,男歌女舞蹈,小區似縣城,廣場真熱鬧。

二月驚蟄節,居家要創業,種植養殖搞不撤(注:土語,忙不過來的意思),辦好合作社。

三月清明來,春暖花兒開,逃之夭夭流浪外,不應該來不應該。

四月茶葉青,精準來扶貧,幫扶幹部來慰問,住的新房黨的恩。

五月是端陽,工作同志忙,家家到來戶戶訪,引導奔小康。

六月是三伏,遍地是新屋,巍巍乎蕩蕩乎,享福要知福。

七月是月半,請客來吃飯,窮人摘窮帽,勤儉當模範。

八月是中秋,打工去廣州,父母在不遠游,牽掛老和幼。

九月是重陽,團結是力量,脫貧攻堅上,登上光榮榜。

十月小陽春,官民一家親,不忘歷史與黨恩,走向新長征。

冬月大雪飛,國法與黨規,村規民約村民威,責任擔當責任追。

臘月又一年,同吃團圓飯,總結成就與經驗,迎接美好新明天。

一年又一年,窮村變富鄉,幸福來自共產黨,切莫忘記黨中央。

贊工作隊

老餘稱讚審計局工作隊在柳樹埫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聲情並茂地朗誦起自己創作的《贊工作隊》:

無論什麼工作,他都能擔負。

他能有力量,他也能堅守。

他能攻堅又克難,

他能創新能改舊。

他能肩負使命,

他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你說他是誰?

他是咱們的扶貧工作隊。

儘管老餘的詩不注意工整對仗,平仄壓韻,但是,通過老餘的詩,還是可以感受到老餘對順民心、得民意的黨的扶貧政策和精準扶貧工作是滿意的。因此,審計局的幹部們要努力做實、做細幫扶工作,讓更多的百姓增強獲得感,提升幸福指數。(宋永惠 盧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