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游泳池绿波涟漪下的隐隐杀气……

警惕!游泳池绿波涟漪下的隐隐杀气……

夏日正以其固有的节奏进入火炉模式,你正无比热切地期待时刻投入水的怀抱……可是,你作好准备了吗?

你会说:游泳,不就是准备好游泳衣、游泳镜、游泳帽就行了吗?

顶多,再准备一个游泳圈!够了吧?

对不起,你又错了!游泳,作为最不容易受伤的运动方式,其实又是一项危机四伏的运动项目!

那水光潋滟中,那柔美的绿波涟漪下,隐含着各种你绕不开的安全隐患,需要你小心又小心。

搞不好,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危害健康。更有甚者,还会变休闲运动为夺命杀手!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渤锐游泳国际俱乐部,就帮你逐一掰一掰……

眼:眼睛的保护为重中之重

首先是眼睛,游泳的时候不注意眼睛的保护,会严重影响到眼睛的健康。

由于游泳时,眼睛通常都会与泳池内的水有直接的接触,水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异物而导致引起急性结膜炎(即红眼病)等。

还有戴着隐形眼镜的游泳者,角膜上皮细胞会缺氧,镜片的移动损害角膜上皮,造成细胞死亡脱落,这样病菌就会侵入伤口,造成发炎。

所以,游泳时应当带上游泳镜,近视眼最好不要佩戴隐形眼镜,而是配一副专业近视游泳镜。

游泳时尽可能不用手搓揉眼睛,患有高度近视者最好不要头朝下跳水,以免引发视网膜脱离。

游泳后,应及时用干净水洗脸、洗澡,也可以点滴抗生素眼药水一次。

夏季游泳,因受到漂白粉消毒剂的轻度刺激而引起的结膜炎,常常是在出水以后眼睛有轻微发红,数分钟至数小时以后,就会自行消失,一般不必到医院治疗。

但如果症状有加重趋势,感染了急性结膜炎,不要擅自点滴眼药水,以防感染加重,最好到正规医院及时就医。

心:必须用心呵护你心脏的耐受度

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不能马上游泳。

剧烈运动后如果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因为体温的急剧下降,会使身体抵抗力减弱,轻则引起感冒、咽喉炎等,重则造成心脏病发作,引发不可预计的后果。

还有游泳时应该及时补充能量。

很多爱好游泳的人们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游泳上岸之后,都会感觉饥肠辘辘,浑身乏力。这是因为游泳是一项重体力运动项目,四肢肌肉活动的幅度大,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热量。

在空腹时去游泳,由于身体血糖低,特别容易在水中出现肌肉颤抖、头晕眼花、虚脱、昏迷,甚至可能直接溺水而亡。因此,游泳者在游泳之前,应适量补充一些水果、牛奶、糖果之类的食物,再下水游泳。

皮肤:夏天尤其要注意防晒

看见欧美人以晒出古铜色为美,你也羡慕有加,却不能盲目模仿,而有许多注意事项。

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

更严重的,如果长期不注意防晒,还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儿童和青少年皮肤更为娇嫩,需要格外注意。

为防止晒斑的发生,在露天泳池、江河湖海里游泳时,一定要定时涂抹高倍防护的防水防晒霜。

即使这样,每次爆晒,绝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应该定期去阴凉处休息。

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阴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围巾披在身上保护皮肤。

溺水:必须纠正对于溺水的最大误区

每年都会有一些孩子去游泳时,并不是下河下海,而是由家长带着去救生设备和救生员员齐备的游泳池,但依然会溺亡的诡异事件。

最近腾讯新闻里,一位成年男子也在众目睽睽之下,悄无声息地溺水身亡。

是时候纠正一下大家对于溺水的巨大误区了!否则水里还会有更多的冤魂。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大家对于“溺水”全部认知都是从电影上学来的。

电影里看见一个人要被淹死了,会手脚扑腾,大喊大叫,呼喊着叫“救命”。然后大家就纷纷见义勇为,把人给救上来。

好吧,误区害死人!

大多数真实的溺水事件监控回放,都是那个人很安静,仅仅漂浮在水里。

尤其是孩子。他们不会呼救,他们不会使劲扑腾,他们也不会挥手。在周边人看来,处于溺水状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异常。他们会站立,头微微仰着,双手在水里划动,就像在潜水玩一样。

孩子戏水一定会发出开心的笑声,只要孩子突然安静下来,大概率是出现了问题。

孩子在溺水时,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呛水,第二个过程才是溺水。

呛水过程中,孩子会扑腾,会在水里起伏。这个过程很短暂,但并非没有。父母如果细心,观察到了,就应该迅速把孩子救上来。

呛水过程后,孩子慢慢下沉,肺部进了一些水。这个时候,呼吸系统会控制人体。孩子会拼命仰着头,把头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气。

这个时候,孩子进入“无声溺水”阶段。

他们不会呼喊,不会叫,不会扑腾。你看着像是在玩水,其实正在下沉,慢慢死去。

处于“无声溺水”阶段的孩子,非常危险,一旦肺部进水过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后果非常严重。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当发现周围有人尤其是孩子安静地站在那里,应该提高警惕,最好立即行动,向救生员求救。

干式溺水:小众而特别的危险信号

听说过“游泳回来,孩子淹死在床上”这样的新闻吗?

这就是“干性溺水”。

虽然不常见,但是万一孩子遇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百的灾祸。

是时候发一个扫盲贴了。

美国一个10岁的小男孩,有一天和妈妈在泳池玩了一个下午。之后,两个人走路回家。

回到家之后,小男孩洗了个澡,说困了,就躺在床上午睡。

1个小时后,妈妈看小男孩脸上被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覆盖着,已经完全没有反应。

孩子送到医院,已经死亡了,是溺死的。对,你没有看错,溺死的。

另一个小男孩和父母去游泳,晚上回家之后,说自己肚子疼,上吐下泻,肩膀也疼。

到了晚上,终于被送进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也是溺死的。

这都是被医学界称之为“干性溺水”的典型事例。

“干性溺水”比较专业的解释是: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水或者是惊吓,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不能正常呼吸,窒息而亡。

小孩在游泳池里呛水了,刺激到了喉部机头,回家之后,喉头肌肉发生痉挛,导致呼吸道关闭。于是窒息了。

虽然概率小,但“干性溺水”一样需要父母们重视:

游泳时家长要时刻盯着孩子,发生呛水时,尤其要小心,因为呛水,容易引发喉部痉挛。

游泳结束后,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孩子有呼吸困难、嗜睡、痉挛等症状发生,必须及时送去医院。

好了,看了以上种种事件,有家长会觉得游泳池里太危险了,还是躲开为上。

谁说不是呢?我不反对你这么选择。但是,但是!孩子们能抵御得了夏季去游泳池和海边的诱惑吗?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提高孩子和大人们在水里的自救能力。

熟悉水性,提高体质,避免呛水。

所以,什么是最好的预防术?家长们都心理有数了吧?

来渤锐游泳国际俱乐部练游泳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