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醫學史上,有太多起於偶然的傳奇故事。

青黴素的發現,來自培養皿被黴菌意外的汙染;地西泮的發明,起自一瓶打掃實驗室時翻出的藥劑;而抗癌藥貝伐單抗的誕生,不過是發明者研究風馬牛不相及的其他課題時,倒錯了試管[1]……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偶然就是後媽……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但這並不意味著科學家們是等著天上掉餡餅。靈感、啟迪、醍醐灌頂,都得有辛苦探索打下的堅實地基,才能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至少,那個發明了植入性心臟起搏器,拯救了數千萬心臟病患者的發明家是這麼認為的。“我做的10件事裡也許會有9次失敗,但1次成功,就足以彌補之前的所有失敗。從沒失敗過的人,不會做成任何事的。”

穿越硝煙的電波

“經歷過戰爭的人,身上都會有傷痕。有些是看得見的,有些是看不見的。”

26歲的威爾森·格雷特巴奇(Wilson Greatbatch),已經不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年,從小對雷達、電波和通信的熱愛,讓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海軍艦載機領航員,也讓他親眼見證了二戰的硝煙、烈焰和死亡。

在航母服役的半年裡,格雷特巴奇的中隊犧牲了三分之一的戰友,如果不是原子彈結束了一切,也許他的名字也會出現在烈士公墓了[2]。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老兵們要重新回到這個世界,繼續生活下去。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這群在希特勒別墅享受勝利喜悅的士兵,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他們的名字……

格雷特巴奇選擇的道路並不算太特殊,拜退伍軍人法案所賜,他成功進入了名校康奈爾大學,在六年後再次鑽研起自己深愛的電子工程學。他和醫學,這時候還像是兩條不會相交的平行線。

但是嘛,人有的時候要向現實低頭。

退伍軍人法案確實好,包錄取包學費,但是不包生活費啊,而且格雷特巴奇已經是拖家帶口了。為了生計,格雷特巴奇開始接各種工作,其中一項就是設計專用的裝置,給學校生理學教研室養的牛和馬測血壓、測心率、測各種指標。

故事就這麼開始了。1951年,格雷特巴奇在折騰這些動物的時候,遇到了兩個來拿動物練習手術的腦外科醫生,午餐時間的閒聊中,兩個醫生向這個門外漢講述了一種叫做阿-斯綜合徵(Stroke-Adams Syndrome)的心臟疾病。

在聽明白了阿-斯綜合徵中的房室傳導阻滯是怎麼一回事之後,格雷特巴奇一拍大腿:這種病,我能搞定啊!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不“安分”的心

你一個搞電子的,哪來的信心治病呢?因為心臟的正常跳動,靠的就是電波啊。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聽說最近“蝦仁豬心”的梗很流行……

讓心臟正常跳動的心電衝動,起自竇房結,然後逐漸通過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等結構傳導到整個心臟,而房室傳導阻滯,就是這些中間的傳導過程出了問題。心房和心室跳不到一個節奏上,那還叫正常的心臟跳動嗎?

心臟跳動得不正常,自然就會導致各種症狀,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輕則頭暈心悸,重者甚至會喪命!20世紀早期,就有科學家提出了“心臟起搏”的概念,但早期的起搏器並沒得到主流醫學界的重視,連實物都沒有保存下來[3]。

格雷特巴奇並不知道,就在他決心投身起搏器研究的第二年,也就是1952年,哈佛醫學院的Paul Zoll製成了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體外心臟起搏器,它也確實救了一些患者的命,但是實用性嘛……看下面的圖就明白了。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用這玩意當起搏器,跟“把北京站推出來”差不多……

體積足有軍用電臺那麼大,需要推在小車上使用;電源來自接線和插座,所以起搏器基本只能放在病房裡,不能隨身攜帶;電流強度還不能調節,患者可能被電到休克!這個傻大黑粗的裝置,離讓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的目標還遠著呢。

不過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後來者才知道怎麼繼續走下去。1956年,Earl Bakken就把起搏器的實用化推進了一大步,他設計的新型起搏器不僅改用電池,電流強度可調節,體積還大幅縮小。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這還像點樣子……至少不像帶枷一樣了

雖說起搏器要掛在患者的胸前才能使用,但對於那時的醫學界來說,這已經像是“外掛”一樣的突破了。不過,Bakken的起搏器還不是醫生們認為的完美形態。掛在身體外面的東西,終歸只能在發病時應急啊。

要想真正讓患者的心跳長期正常,就必須將起搏器做到可以完全植入患者體內,長期使用的程度,這就需要攻克一系列的難關:繼續縮小起搏器體積不用說,起搏器還必須能抵禦人體內各種液體的侵蝕,還得長期供電,避免反覆充電……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幾十年彈指一揮間,起搏器就已經完成了華麗進化

當然,格雷特巴奇一開始並沒有想這麼多,他決定對自己曾經設計的動物心率監測器進行改造,先做出屬於自己的起搏器雛形吧。但一個無心的失誤,卻讓他推開了金碧輝煌的大門,也留下了一個被神化的故事。

絢爛的一瞬

某一天,在改造監測器的時候,格雷特巴奇伸手去工具箱裡拿電阻器,但他卻沒多看一眼電阻器的顏色,於是一個100萬歐姆的電阻被裝進了電路……正確的電阻,應該只有1萬歐姆,這可差了100倍啊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一個把初高中物理知識都快忘光了的Dr.Why淚奔而過……

當格雷特巴奇聯通電路的時候,他驚得目瞪口呆,“老天,我這是搞了什麼?”

格雷特巴奇眼前的裝置,開始以一秒為間隔,釋放1.8毫秒的弱電流,而在間隔期內完全沒有電流[4]。放電-間隔-放電,稍微調整一下電流強度,不就是心臟起搏器應該具備的電流模式嗎!

在二戰中成為一名虔誠基督徒的格雷特巴奇覺得,這個源自於一時失誤的創造,肯定是“上帝的恩賜”。不過,心臟歷來被視為僅次於大腦的奇妙領域,這麼一個放電的裝置就能拿來當起搏器?換成Dr.Why估計也不信啊。

所以,格雷特巴奇足足花了三個星期,才找到並且說服了兩位外科醫生,幫他開展動物實驗。其中一位醫生覺得,如果他們走運做成功了,這種新型起搏器能用到一萬名患者身上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你們別動我,我覺得我還可以搶救一下……

1958年5月7日,格雷特巴奇設計的起搏器被裝到了一隻狗的體內。在電路聯通,裝置開始運作後,“要拯救一萬名患者”的醫生憋了好久才吐出一句話。

“我勒個去。”(I’ll be damned.)

起搏器完全控制了狗狗的心跳,心臟規律地跳動著,精密而優美!不過由於是第一次實驗,格雷特巴奇的原始版起搏器,設計時就沒考慮組織液和體液對電路的影響,起搏器只堅持了四個小時就報廢了。

但“領結小隊”已經堅信他們會成功。格雷特巴奇算了算,家裡的存款還夠支持全家人兩年的生活,於是他辭掉了所有工作,在家全心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可以說,這就是乾坤一擲的賭博。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為啥叫領結小隊?因為植入式起搏器研發的三位關鍵先生都喜歡打領結,就連第一次人體試驗時都不例外

格雷特巴奇很守時,兩年之後,改造版的植入起搏器就在試驗中取得了成功。格雷特巴奇找到了美敦力(Medtronic),雙方一拍即合開始生產起搏器,然後就有了今天大名鼎鼎,全球最大的起搏器生產商。

在這之後,可以說世界上的每一個起搏器,都沿用了格雷特巴奇的設計。格雷特巴奇繼續在美敦力工作了十年,完善和優化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發明,順便還解決了美敦力一度破產的危機。但他卻在1970年,選擇了再次創業……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原因很簡單,起搏器電池的問題,讓電子工程學出身的格雷特巴奇,再也忍不下去了。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嚴格來說,現在世界上的每一個植入性心臟起搏器,專利名裡面都有格雷特巴奇的名字……

格雷特巴奇和美敦力研製起搏器的時候,並沒有設計全新的電池,而是直接把當時流行的汞電池拿來用了。要是家用電器,兩年換一次電池絕對能接受了,可是起搏器不一樣——哪種電器換個電池,還得手術開胸啊?

再說了,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多數都年齡偏大,每兩年換一次電池,還真是個風險不小的事兒。格雷特巴奇把這個問題擺到美敦力創始人Earl Bakken面前,很坦率地說:電池關過不了,起搏器就不能繼續進步!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當然,估計格雷特巴奇自己也沒想到,最新一代的起搏器都進化到硬幣大小了……

但他得到的卻是回絕,“要做電池你自己去做好了,我不冒這個險”。那好吧,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格雷特巴奇知道,起搏器電池並不是一個能吸引大公司青睞的熱門領域,所以他只能獨自前行。

事實證明,Earl Bakken還算有點兒先見之明,因為格雷特巴奇差點搞出個大新聞……格雷特巴奇決定採用當時最新的鋰電池技術,但提供技術的公司一開始卻堅持不提供核心工藝,只把封裝電池和銷售的事兒給他去辦。

然後,那家公司建在河邊的電池封裝工廠被洪水淹沒了。提問,鋰遇上水會發生什麼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你們炸就炸吧,反正不會Terrorist win...

Boooooooooom!格雷特巴奇後來慶幸地說:“目擊者告訴我,工廠被炸上天的時候,就像是國慶日的煙花加量一萬倍。”

捱過炸的合作伙伴才是老實的合作伙伴,格雷特巴奇終於得到了電池技術。1973年,裝著格雷特巴奇公司出產鋰碘電池的起搏器正式上市,45年後的今天,90%起搏器使用的電池上,都印著格雷特巴奇的名字和商標

順便一說,全球現在每年安裝的心臟起搏器數量大約有一百萬個,也就是當年那位醫生估計的一百倍而已

2011年9月28日,“謙遜的發明家”威爾遜·格雷特巴奇離世了。他留下了325項發明,業內領航的格雷特巴奇電池公司,還有各種各樣的學術研究和故事。不過更多人會記得,似乎那個電阻器的小錯誤,才是一切傳奇的開始。

Dr.Why還想說

突然想到了某些人做出來的“被頂級期刊拒稿的諾獎成就列表”……不過奉勸一句,被拒稿本身不能說明問題,不要以為你贏了……


1.Ribatti D. From the discovery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vastin in clinical trials-an interview with Napoleone Ferrar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11, 55(4-5): 383-388.

2.https://ethw.org/Oral-History:Wilson_Greatbatch

3.Aquilina O. A brief history of cardiac pacing[J]. Images in Paediatric Cardiology, 2006, 8(2): 17.

4.http://invention.si.edu/innovative-lives-making-hearts-beat-wilson-greatbatch


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看著這個小玩意兒,驚呼“我勒個去”|Dr.Why

本文作者 | 譚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