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早春的騰蛟橋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雪中的騰蛟橋

從雙福橋乘船逆水而上去潞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場金蓋青黛逶迤,橫亙於天際。走到村前的唐家漾,就是一幅活脫脫的水村圖,水光蒼茫處,屋舍掩映,遠山遙接。天氣晴好時,“落日青山斂暮煙,湖波十里鏡中天”,金蓋山和騰蛟橋疊加,完美倒映水中,“金山倒影”自古就是潞村一大景觀。如果飄點雨,遠山近樹都在煙雨之中,那又是另一番江南風情了。四鄉八里的人們都說潞村是活風水,潞溪由西往東穿村而過,水很清也很急的,綠樹掩映的村落和青山疊加,東鄉人感嘆道,潞村真是個山鄉碼頭啊!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金蓋道場青山逶迤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遷建到山水清音的雙福橋

潞村近山傍水,南北有碧浪湖錢山漾衡山漾互聯互通,有道場山金蓋山西列似屏如障,村落就在山水之間,人類聚落的形成和發展,秘密都在此。潞村的人居歷史肇始於4700多年前的錢山漾遺址時代。1934年夏,湖州大旱,錢山漾乾涸見底,一個孤獨的身影,手提著一隻竹籃,時不時從泥裡摳出一塊塊奇形怪狀的石頭。1937年,《吳越文化論叢》上一篇名為《湖州錢山漾石器之發現與中國文化之起源》的論文橫空出世,文章的作者就是鄉人眼中的怪人“石頭博士”慎微之,他推斷錢山漾是一處大面積的古人類遺址,這一推斷經新中國多次考古北證實。考古發掘的綢片和絲帶距今已有4200至4400年,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家蠶絲織品。2014年 “錢山漾一期文化遺存”被正式命名為“錢山漾文化”,半年後,錢山漾遺址又被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潞村環境示意圖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發現錢山漾遺址的慎微之

“石頭博士”慎微之就是潞村人。關於潞村慎氏,清《光緒·歸安縣誌》卷六記述最為清晰明瞭:“潞村市, 一百二十八莊,在縣南十八里,宋景祐間知湖州事慎鏞去任佔籍於此,後人蕃衍,多業儒,東西村市廛數十家。”明代王世貞撰寫的《文林郎南京道監察御史山泉慎君墓誌銘》簡述了潞村慎姓的源流:“其先自慎清以汰避法繇魯昌平鄉,徙而之趙家太原,再傳而為到顯名諸侯間,至宋有鏞者,自秘閣校理出知湖州,悅其土風,因家焉,遂為湖之興安(疑為歸安之誤)人。”浙江衢州慎氏,吳越國到北宋初年,有慎溫其、慎知禮、慎從吉祖孫三代均為顯貴名宦,正史有傳。《宋史•慎從吉傳》記載,“子鏞,金部度支員外郎、秘閣校理。”鏞就是潞村慎氏始祖慎鏞。

關於慎鏞,我們從各種史籍和地方誌裡能找到零星的記載。宋真宗鹹平二年(999)慎鏞通過選拔由陳州宛丘尉(河南省淮陽縣)轉入崇文院,參與校勘四部書。大中祥符元年(1008)慎鏞已經獲任秘閣校理,參與科舉考試的糊名工作。祥符二年到祥符九年(1009-1017),慎鏞參加了《道藏經》的整理和校勘,獲賜緋魚,也稱賜緋魚袋,開始有五品官的待遇。祥符六年(1013)慎鏞又受命參與校定新本《九域圖志》。真宗天禧到仁宗天聖年間,慎鏞調至禮部新設立的“提舉發遣普度祠部所”。景佑元年(1034)慎鏞擔任湖州知州,景佑三年六月可能受到范仲淹景佑黨爭的牽連,在湖州知州任上被罷,去任佔籍於潞村。

據《慎氏家譜》載,慎鏞有二子:伯筠、伯鼎。慎伯筠,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而在潞村傳承的是慎伯鼎。潞村慎氏一至七世宗譜遺失,從第八世慎喬(萬石公)開始到第十四世慎端,脈絡譜系相對比較清晰。慎氏從北宋中期一直到明朝中期500年間,在潞村一代接著一代默默地生存著、發展著,積蓄著爆發的力量。終於從明代中期開始,慎家中興,“多業儒”,科甲連登、官宦輩出,一躍成為湖郡的大族望族。同治《湖州府志》記載了潞村的八座古橋,其中有“騰蛟橋正德二年建,化龍橋正德三年慎經建。”慎經,按族譜是潞村慎氏的第十五世,是潞村慎氏的中興之祖。自明朝中期起,潞村開始大規模的村落建設,現在還隨處可見的武康石構件就是最好的例證。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武康石材,明代風格的西舍古橋(俗稱師姑橋)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武康石材,明代風格的石構件

慎氏中興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慎經的孫子慎蒙。慎蒙,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先後任福建漳浦縣縣令和南京某道御史,為官頗有政聲,《福建通志》把他列為名宦,同治《湖州府志》與光緒《歸安縣誌》均有他的傳記。慎蒙後被權相斥歸,以詩文自娛,且讀且著書,終身不倦。尤其是《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輯錄晚明兩京十三省名山名勝約1317處,介紹其地理位置、歷史背景、主要景觀及其特色,並附載這些景點相關的名人遊記,成為晚明文人士紳重要的旅遊指南圖書,傳播甚廣。王世貞《墓誌銘》雲:“二子,長諸生懋官,次即懋賞,皆有才行世。”慎懋官編撰有《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10卷,慎懋官本《新鋟抱朴子》是道教典籍《抱朴子》重要的版本之一。慎懋賞的《四夷廣記》真實地記載明代的海外交往以及絲綢之路上諸多國家的情況,因此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在這一時期,潞村慎氏的其他支系也湧現了大量人才,有參與編纂《大嶽太和山志》的歲貢,嘉靖間任均州學正慎旦;萬曆時期的貢生慎瑚、慎立功,慎立功曾為浙江處州教授;慎思永,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曾任廣東湛江遂溪知縣。

明清交替並沒有打斷潞村慎氏的中興勢頭。慎家清代的科舉成就甚至超過明代,查光緒《歸安縣誌》選舉表,慎氏有進士3人,舉人4人。康熙十二年(1673)進士慎宗耀;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慎鹹熙;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慎毓林,官至陝甘學政,書法出眾;乾隆五十九年(1794)舉人慎元持,慎毓林父;嘉慶十八年(1813)舉人慎廷策;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慎承彝,慎鹹熙侄;同治四年(1865)舉人慎孫。此外還有順治五年恩貢的慎淑仞,曾任羅定知州;光緒《歸安縣誌》儒林卷有深於經學的慎朝正傳記。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慎毓林傳世書法作品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慎毓林傳世書法作品

潞村是一個雜姓村落,潞村的主要姓氏有慎、王、史、吳等,潞村萬壽寺是一處總管廟,祭祀的總管叫沈明德,這與別處的金總管之類的不同。廟的範圍很大,有東南西北四個社共同供奉的,潞村屬於北社,廟在村南,出匠人堡,過鎖瀾橋,在一塊四周開闊的空地上,廟旁還存有大樹。每年二月初七都有廟會,菩薩行轎。但慎氏給潞村村落打下了深厚的烙印,潞村又具有血緣村落的特點,近年來因韓國慎氏大宗會來潞村尋根問祖更引得各界的關注。韓國人輾轉找到潞村,潞溪上化龍、起鳳、騰蛟、天保四座古橋和他們族譜上記載完全相符。韓國慎氏並非慎鏞直系,而是他的侄子系。慎鏞的侄子慎修,北宋神宗年間出使高麗,後滯留高麗,成為韓國慎氏始祖。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潞村村南的萬壽寺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廟會巡遊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廟會巡遊

潞村富有規劃設計感,按韓國慎氏族譜記載,在潞溪上建五橋,沿著潞溪南北兩岸展開的佈局在宋代就已經初步形成,主要設計者是慎鏞和他的侄子慎修,後世是在原有的格局上重建和擴展。明代中後期建設以慎經慎蒙為代表,正德年建的化龍騰蛟兩橋,萬曆年建的百祿橋,明代輕盈風格師姑橋……慎蒙中進士後修的石牌坊位置還能找尋,牌坊前特意設計的月塘形河灣,有風水和實用的雙重意義,慎蒙主持修了家譜,建的宗祠遺址還在。清中晚期以慎鹹熙慎毓林為代表,村中現存的古橋、民居都重建於那個時期。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月塘形河灣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村東的唐家漾

潞村,村名就有水鄉味,路由水來,水就是路,路水相連。潞村是一個多港之村,多橋之村,17條港,12座拱橋,2座梁橋,還有新修的水泥橋10座。村南的拱橋叫鎖瀾,村北的拱橋叫湧滄,都與水有關。穿過村莊的河叫潞溪,潞溪是一條七路進水的龍行港,潞溪自西向東橫貫潞村,南北向的還有七條跟它貫通的小河。這潞溪是一條龍的造型,東邊是龍首,河面較寬,村前是水面開闊的唐家漾,西邊過師姑橋後河道變窄,而且帶有彎度,就像是擺動的龍尾了。潞溪上化龍、起鳳、騰蛟、天保等橋名雅緻,寓意連貫。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村北雪中的湧滄橋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L型雙橋——師姑橋與天保橋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雪中的師姑橋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天保橋上的石獅子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村中段的化龍橋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起鳳橋連接南北的廊棚是潞村的中心

村是耕讀傳家的村落,農業蠶桑發達,種田養魚養蠶,潞村有擺綢機傳統,綢機有大機和腰機,大機要安裝一個廳屋的,腰機是傳統的棉綢機,可以挑著就走的。潞村也是一處古老的商業集市,村西是南來北往的水路碼頭,村東有商業繁盛的長長街市。一直以來潞村都是湖州來往杭州、嘉興、雙林、菱湖等地的水路要衝。水路交通時代,往來湖州菱湖之間的四達班,長安班、嘉興班、烏鎮班等航班都停靠潞村的,交通很是便捷和發達。

潞村的“鄉腳”很大,周圍的村落都到潞村趕集的。四周村落對外介紹自己村的時候,總也喜歡在前面掛上潞村的名號,比如潞村排西,潞村喬木山等等。潞村集市號稱“不少一盤店,不缺一樣貨”,茶館就有四家之多,各式各樣的商店齊全,醫生藥店不少,主要集中在起鳳橋兩側,形成了一個丁字形的集市街區,逐步形成了廊棚、跨街樓等商業建築形制。潞村碼頭地處水鄉與山鄉交界,很多山了賣柴買筍的、太湖邊賣菜的、織裡賣小魚的、塘棲賣甘蔗的……等等都到這裡來交易。潞村很早就建立起了洋龍會,擁有三條,兩條是機械的,一條是老式的,每年端午節都要試洋龍。潞村還曾經做過鄉政府的駐地,供銷社、農機站、倉庫、飲食商店、食品商店、水產收購站……熱鬧繁榮。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起鳳橋北的廊棚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起鳳橋頭

隨著水路交通的淡出,潞村也沉寂了一段時間。但隨著錢山漾遺址“世界絲綢之源”的命名,湖州絲綢特色小鎮錢山漾片區的加速建設,正再次煥發出獨特的魅力。漫步潞村中心潞溪邊,從西向東在短短的400米的潞溪上,四橋形制相似、年代相近、分佈集中,這橋能看到那橋,橋中有橋,橋橋相連。村西的師姑橋和天保橋還組合成別緻的“L”形雙橋。相傳為慎墉及後裔所建的這些石橋,無一不訴說著潞村昔日的榮光,至今仍是村民往來的津樑。村落傍水而建,人家沿河而居,廊房相連,出門跨橋,還是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好風光!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起鳳橋洞套著騰蛟橋

湖州百村|潞村——騰蛟起鳳湧蒼潞

雪中的村東騰蛟橋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