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領工匠」張黎明:咱們產業工人走進新時代

“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

“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
“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

張黎明,1969年8月出生,現任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搶修班班長、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他紮根電力搶修一線31年,練就了一身電力運維搶修的絕活,實現技術革新400餘項,是與時俱進的“藍領工匠”、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

我叫張黎明,1969年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1987年,我從電力技校畢業加入電力生產第一線。31年,我一直工作在天津濱海新區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始終奮鬥在我熱愛的“人民電業為人民”搶修服務最前沿。從電力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變化中,我切身感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

1987年,走上電力生產崗位的第一天,我的父親、中建六局的一名老黨員、老班長,送給我一把用了多年的老虎鉗子,叮囑我:“黎明,這把鉗子給你,電工可是個技術活兒,一定把技術學好了,讓同事們信任你,這才是咱工人的本分。”

父親送給我的鉗子,有嚴重的磨損痕跡,一看就沒少用力氣,也代表著那個年代的生產方式——工具落後,勞動強度極大。那時候,幹活經常手拉肩扛。豎電線杆時,先是很多人花很長時間挖坑,然後七八個人喊著口號搬運沉重的水泥杆子,再用拔杆(一種人工立杆工具)作業方式一點點立起來,整個過程費時費力還危險。

“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

31年來,張黎明巡線8萬多公里,繪製地圖1500多張,被稱為電網線路“活地圖”。圖片由張黎明提供

我還記得,身邊的同事在立杆時,被傾倒的拔杆架掃到幾米開外;班裡的前輩舉著設備過河時,突然被水沒過頭頂,從水裡冒出來又繼續往前走;我們在緊急搶修時,我的師傅跳進深秋冰冷的泥塘,用肩膀架起“人梯”支撐我搶修作業。那時候,幹活受點傷、擦破點皮是家常便飯。

剛上班那會兒,我們班裡只有一輛敞篷卡車。大家都是早上帶著乾糧上車,到了野外5公里一個人開始巡視,趕上颳風下雨也無處躲避,有時車壞了就在外面待到半夜。但大家都覺得很光榮。我們知道,大家在做對社會對百姓有意義的事,苦點累點也值得。

而如今,我們有吊車、挖掘機等先進機械,在泥塘等難以架線立杆的地方就可以用電力電纜,更有電力搶險車在寬闊的馬路上快速奔馳……改革開放40年,改變的是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不變的是一直傳承的奮鬥和奉獻精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濱海新區發展提速,用電量激增,對可靠供電也更加依賴,我們承擔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更大了。

“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

張黎明依託“匠心坊”潛心研究,致力技術攻關。圖片由張黎明提供

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光靠出力流汗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服務沒有最好,創新才能更好。每當遇到問題,我馬上就想,能不能通過創新來解決?我開始不斷嘗試,研製了搶修工具BOOK箱、可摘取式低壓刀閘等一系列創新產品,我還總結分析了上萬個故障,形成50多個案例,編成了《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庫》,同時將其中常用的11個搶修小經驗、8大搶修技巧、9個經典案例印成《搶修百寶書》,使電力搶修更及時、更高效,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

“黎明出發、點亮萬家”,天津電力公司成立了以張黎明名字命名的“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張黎明和隊員們的口袋裡揣著150多戶老弱孤殘住戶的信息,只要群眾一個電話,就會隨時會入戶幫扶。圖片由張黎明提供

總有人問我,你怎麼有那麼多創新成果?

我想,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產業工人有特殊優勢。身處一線,我最能感受到工作中有什麼問題、哪裡需要改進,只要注意發現、用心思考,創新靈感無處不在。二是組織提供巨大支持。這些年,國家電網公司和天津市深入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從各個方面為一線創新搭平臺、創條件。現在,我所在的企業已經形成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班組創新工作坊”“創新成果孵化基地”三級聯動創新體系。我們的生產工具、生產方式和技術裝備水平,很多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加快建設新一代電力系統,我們的電網逐步升級為堅強智能電網,搶修效率由過去的“小時”提高到現在以“秒”為單位。儘管電網設備數量和線路長度快速增長,故障率卻逐年下降。搶修壓力減小了,我們的創新精力和動力更足了。

“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

張黎明研發了導線上的“鋼鐵俠”——基於人工智能的配電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圖片由張黎明提供

時代在發展,工人要進步。2017年,我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聆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講“技術創新體系”,我心潮澎湃,心裡一直迴盪著“咱們產業工人趕上了好時代”。生產一線發現問題提需求,產學研深度融合,這樣的優勢互補,必將帶來實用創新的大提速。

我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帶領團隊與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加快推進“基於人工智能的帶電作業機器人”項目研究,這是我開展過技術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應用前景最廣闊的創新項目。

更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國家電網公司與天津市簽署了加快美麗天津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落實協議內容,全面實施“1001工程”,到建黨100週年時,把天津電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這不僅是加快美麗天津建設、實現天津電網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更將帶來天津電網前所未有的生產管理全面進步。展望未來,我和我的同事們迎來了更大的施展身手的廣闊空間。

“蓝领工匠”张黎明:咱们产业工人走进新时代

張黎明(右)和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深入老舊小區為百姓解決“黑樓道”問題。圖片由張黎明提供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奮鬥者是最幸福的。對待工作要講究,不能將就,踐行工匠精神就要有一種傳承和擔當精神,既要在專業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心中有家國情懷。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產業工人,就是要敢想、敢幹、不怕失敗,創新、創造、不斷突破,為這個時代貢獻出“工人智慧”“工人方案”“工人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