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通鉴|孟公宏伟应该读一读《汉书·疏广传》

衣赐履按:之前,我们讲霍光作为大一统王朝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权臣,只有两条路,要么弄死皇帝,要么被皇帝弄死。而张安世则是有成为权臣的可能,但是坚决放弃了,得了个善终。这俩人搁现在都是国级干部,今天讲的疏广、疏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干部,我们看看人家是怎么对待功名利禄的。

疏广字仲翁,东海郡(山东省郯城县,郯读如谈)兰陵县(山东省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从小就爱学习,熟读《春秋》,学而优则教,直接在家里办班儿讲学,名气越来越大,估计在齐鲁一带,名气不亚于今天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名嘴们,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向疏广学习。后来,疏广被朝廷征召,做了博士、太中大夫(中级国务官)。

前67年,四月,宣帝刘病已立儿子刘奭(读如是)为皇太子,任命丙吉为太子太傅,疏广为太子少傅。

六月,任命御史大夫魏相当宰相,丙吉调升御史大夫,疏广改任太子太傅,疏广的侄子疏受当太子少傅。

千万别以为疏受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人家也是一等一的三好学生!疏受字公子,之前是太子家令(太子总管),讲究礼节,做事恭谨,思路敏捷,口齿伶俐。有一次,刘病已巡幸太子宫,疏受负责迎接、设宴等一应安排,言辞文雅,礼节周到,把刘病已侍候得很舒服,对疏受颇加青眼。

刘奭的外祖父平恩侯许广汉,认为刘奭年级还小,就向刘病已建议,由老弟中郎将(皇家警卫指挥官)许舜,当监护太子家(即当刘奭的监护人)。刘病已征求疏广的意见,疏广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太子的师友应该从天下英才中选取,不应当独亲娘舅许家的人,再说,太子本就有太傅、少傅,太子宫的官员也都满编,现在又让许舜护太子家,显示见识肤浅,这不是向天下传播太子品德的做法。

刘病已发现这个老疏说的满有道理,就转述给宰相魏相。魏相听了之后,摘下貌子致歉,说,老疏有见识,我赶不上他。

疏广从此被器重,屡次受赏。刘奭每次朝见刘病已,太傅疏广在前引导,少傅疏受在后陪行,两叔侄并为太子师傅,一时传为佳话。

酱香通鉴|孟公宏伟应该读一读《汉书·疏广传》

叔侄都是省部级

前63年,太子刘奭十二岁了,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会受辱,知止不会危险”,功成身退,此为规律。现在,你我叔侄两人都做到二千石高官,也算功成名就,还赖着不走,恐怕会有祸事,我的意思是,咱俩一道告老回乡,在家颐养天年,你觉得怎么样?

疏受向疏广叩头,说,全凭阿叔做主。

于是,两叔侄当日就一起上书称病,休三个月病假。病假期满,两人再次上书,以年老为由要求退休。刘病已批准,加赐黄金二十斤,刘奭又赠黄金五十斤。公卿大夫老友同乡为他们饯行,在长安城东门外送别,前来送行的人太多,仅马车就好几百辆。路边看热闹的老百姓都伸出大拇哥赞叹,这两位士大夫,真是高人啊!

衣赐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疏广、疏受做得对,是有智慧的人;但,几乎所有的人,明知这是对的却做不到。岂不吊诡?

其实,也没啥可奇怪的,失去权力的痛,远远高于得到权力的乐。

两叔侄回到家乡,没事儿就让家人准备酒席,邀请同族、街坊、老友、故旧来家作客,好不快活。隔一阵子,疏广就问家里还有多少黄金,不断催促家人说,怎么还剩这么多啊?赶紧花啊,买酒买肉啊,请人来吃饭啊。

酱香通鉴|孟公宏伟应该读一读《汉书·疏广传》

【疏广的人生观,果然又疏又广又洒脱】

这么折腾了一年多,有人劝疏广留点黄金给子孙们置办点产业。疏广正色说,我难道老糊涂了吗?我难道不顾子孙吗?我家已有些田地房舍,只要子孙努力耕种,足够他们穿衣吃饭。现在如果再增加财产,只能教子孙懒惰罢了。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再说,有钱人,最易遭人怨恨,我对子孙,既然没有良好的教育,更不能用财产来谋害他们,增加他们的过失而徒遭人怨。另外,这些黄金,是皇上用来恩赐养活老臣的,我乐意同乡亲宗族共享皇上的恩赐,来度过我的晚年,这有什么不好吗?

于是,族人都心悦诚服。疏广叔侄都以长寿告终。

衣赐履说:今天的故事不长,但意义深远。我在想,倘若孟先生以前读过《汉书·疏广传》,一定会大笑,说,这两个傻逼!倘若现在有机会读,可能会叹口气,说,我真是个傻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