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軍的手機爲啥這麼成功?靠小米的中國式合夥制(純乾貨)

小米雷軍的手機為啥這麼成功?靠小米的中國式合夥制(純乾貨)


根據小米“合夥”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將合夥制的創新,即新“中國式合夥”的主要特點歸納為以下五點:

1.雷軍有胸懷

小米雷軍的手機為啥這麼成功?靠小米的中國式合夥制(純乾貨)


雷軍到底持有小米多少股份?小米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之前,這一直是坊間討論的熱點。

早間,有過很多的媒體解讀與猜測,甚至有“磚家”根據中國工商檔案提出,即便在小米完成F輪融資估值高達450億美元后,雷軍還持有公司將近80%股份,並據此預測雷軍是中國未來首富。這也符合很多人對雷軍持有股份的預期。

小米是離岸VIE架構,小米真實的股權結構體現在離岸開曼公司,並不體現在國內工商登記層面,雷軍一開始只持有公司39.6%股份,加上後來用真金白銀投資購買的股票與上市前股權激勵增發的股票,雷軍在上市前持有公司約31%股份(不考慮股權激勵稀釋)。雷軍一開始只拿39.6%股份,這給未來優秀人才進入預留了大量空間與餘地。

2.組織有參與感

小米雷軍的手機為啥這麼成功?靠小米的中國式合夥制(純乾貨)


雷軍認為,“創業的過程就是拿百分之百的夢想去跟資金分享、跟最優秀的工程師分享、跟最好的市場分享、跟最好的資源分享。創業就是拼圖,是分享百分之百夢想的過程”。

(1)創業合夥人股東:“真正”的合夥

小米雷軍的手機為啥這麼成功?靠小米的中國式合夥制(純乾貨)


a、創始合夥人是“老闆+老闆”,不是“打工仔a+打工仔b”。

徐小平老師曾提出,如果在一個公司裡,老大拿著90%的股份,剩下三四個人,每個人拿一兩個點,這家公司基本做不大。因為這時候那三四個人的心態沒意思公司是自己,而只決定自己是打工仔。

小米有“本土+海派”混搭的8人合夥人團隊,除雷軍之外其他合夥人最開始總共持有小米45.4%股權。其中,林斌是小米現任總裁,持有25.4 %股份。黎萬強是雷軍前同事,持有小米7%股份。合夥人最低也拿了6%股份。這是保證小米合夥人團隊保持長期穩定的基礎。

b、合夥人的雙重身份。

小米創業合夥人都有AB身份,即“創業者+投資人”。一方面,他們以創業者的身份獲得了初始普通股。另一方面,在公司後續融資時,他們按照投資方相同的估值,購買小米優先股。

雷軍當時對合夥人林斌說,如果你真正熱愛一件事並且真正想清楚以後,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你自己。林斌一開始有猶豫,但最後還是在微軟與谷歌幹了15年獲得的股票都賣了,換成了小米的股票。大家都在用真金白銀參與到小米事業中,與小米共榮共損。

(2) 事業合夥人股東:參與感

只做最重要的事

小米雷軍的手機為啥這麼成功?靠小米的中國式合夥制(純乾貨)


小米的高管與員工,有的通過股權投資獲得公司股票,有的通過股權激勵獲得公司股票。

股權投資。小米早期有個從微軟過來的工程師,對雷軍說“我在微軟幹了6年,攢了五六十萬,買不起房子,也不想買車,炒股票嫌麻煩。我天天在小米幹,我對小米有信心,我能不能投資小米呀”。

對於拿員工的錢,雷軍一開始有些顧慮。一方面,雷軍不缺這些錢,拿了大家錢相當於給自己找了一堆老闆,有心理壓力。但另一方面,員工的錢雖不多,但大家誠意很大,都看好小米。

雷軍被大家誠意感動,決定給早期員工都開放投資機會。一共有75名早期員工投資了小米,其中女員工小管不惜把父母給的嫁妝錢換成了小米股票。這些員工給小米投資了1400多萬,於是,雷軍給自己找來了75個“老闆”。這幾位老闆在上市後估計都是千萬富豪了。

股權激勵。小米一開始就預留了15%員工激勵股權池,後來由於公司業務與人員快速擴張又加大了期權池。對於後期加入的員工,公司會給到員工三個不同選擇:

第一,正常市場行情的現金工資;

第二,2/3的工資,然後拿一部分股票;

第三,1/3的工資,然後拿更多的股票。

結果,有10%的人選擇了第一和第三種工資形式,有80%的人選擇了第二種。

這種組合選擇方式,一是理解每個員工對公司不確定未來看好或不看好,也理解每個人養房養車養娃面臨的不同生活成本與生活壓力;二是給到員工自願選擇權,不強制配股;三是願賭服輸。

股權變現。之前,小米每次融資完成後,雷軍都會宣佈,公司5年之內沒有上市計劃。

但是,小米員工的現金收入不高,都希望公司早些上市。為了解決這種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衝突,小米中間實行過幾次員工激勵股權回購變現。即在一定限額範圍之內,每個人自願選擇是否變現。這樣既緩解了員工短期的生活壓力,又可以激發團隊繼續長期奮鬥。

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減少公司平時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讓選擇股票的員工獲得了高額收益回報。

3.進入守規則

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提到,“我看了很多公司,他只跟你說有期權,都是到了臨近上市的時候,才跟你說你的期權是多少。但雷總給我們合夥人、核心員工一進來就講明白,把很多事情都擺到檯面上。”

小米股權發放都有完整專業方案,這樣任何股東進入時,股權發放都有方向、有節奏與有套路。

股東一開始進入就有清晰明確的規則,包括限制性股權/期權如何成熟,退出如何處理,並通過法律文件落地到位,而不是空頭承諾。“有恆產才有恆心”。這樣可以解除團隊後顧之憂,全力以赴投入創業。

4.退出有誠實

在創業初期,大部分合夥人都是奔著“志同道合、同甘共苦、全力以赴、白頭偕老”參與創業的,就像大多數的婚姻一開始都是奔著愛情去的。但是,由於主觀或客觀原因,由於過錯或非過錯原因,合夥人有進有出也是創業中正常的一部分。

如何處理退出合夥人的權益?實踐中有不同做法,有的約定回購,有的約定附條件保留,有的約定綜合考慮離職原因與歷史貢獻公司保留回購主動權。

在小米上市前不久,雷軍宣佈兩個聯合創始人周光平與黃江吉從公司退出。對於曾經並肩奮鬥過的退出合夥人,小米完全遵守契約規則,保留了兩位聯合創始人的股份。

好聚好散的創業公司才會有前途的

與小米類似,騰訊五虎也已經有四虎退出的日常經營崗位,第二代經營團隊劉熾平與張小龍已經實現平穩過渡。

在創業10週年,阿里巴巴18羅漢也從公司集體辭職重新競聘上崗,公司從第一個創業10年的“創始人時代”進入第二個創業10年的“合夥人時代”,18羅漢只剩下6人還在合夥人團隊,大量新鮮血液進入阿里合夥人團隊。

5.控制有大腦

小米雷軍的手機為啥這麼成功?靠小米的中國式合夥制(純乾貨)


上市後,小米將成為香港主板推行“同股不同權”AB股計劃第一單。小米創始人雷軍與林斌持有的每股B類普通股都對應10個投票權,雷軍與林斌將總共擁有小米超過80%投票權。

其實,在上市之前,小米早已經實行AB股計劃。基於對小米業績與雷軍管理能力的信任,所有股東達成共識,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上市前持有的B類普通股對應10個投票權。

另外,投資人DST還主動把其股票投票權委託給了雷軍行使,並自願提出按照雷軍的提議提名公司董事會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