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权谋:站在道德高点,对手悄然消失!

张居正在高拱下台后,取而代之,成为了首席内阁大学士,有权有势,又得小皇帝和太后的信任,自然是如日中天,但也难免遭人弹劾,皇帝虽信任他,却也难免心中有所疑虑,张居正又是凭什么让皇帝打消怀疑,反而惩罚弹劾张居正的官员呢?

​这要先从重要官员的任用说起,皇帝虽然看似拥有最终的决策权,但其实重要官员的候选名单是张居正和吏部几个人提出来的,而吏部的人又唯张居正马首是瞻,所以候选人以张居正的意见为主,另外,皇帝选拔的官员一般就默认是候选名单上的第一个人。这也有皇帝的考虑,因为国家的兴盛首先是朝廷内部的安稳,对人事的任用就尤为重要,张居正对大臣们知根知底,相信张居正的推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居正的权谋:站在道德高点,对手悄然消失!

久而久之,张居正这种独特的地位自然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就有人上折子,说张居正选拔臣子全凭自己的喜好,枉顾国家和皇上,更有甚者,直接控诉皇帝不辨忠良,信任佞臣。这样的事,皇帝不可能不处理。

张居正的权谋:站在道德高点,对手悄然消失!

明朝有这样一种不成文的约定,凡是被弹劾的大臣,为了证明自己刚正不阿,问心无愧,都自己引咎辞职。张居正一辞职,皇帝自然不答应,张居正可谓是小皇帝的左膀右臂,就算心中有所怀疑,也不能猝然失去。张居正深知皇帝心思,就对皇帝说,作为皇帝的重臣,人事的任免本就没法避免得罪人,得到提拔的人觉得是福,被贬谪的人觉得是祸,总之不会两全。

这样的直言使得小皇帝深以为然,为表达对张居正的信任,就将第一个弹劾张居正的人罢官,第二个人也被杖责。却不想此时张居正出来说请,改杖责为流放,众人都赞赏张居正为人有仁义。

张居正的权谋:站在道德高点,对手悄然消失!

当然事情不能只看一面,张居正的辞官和义正言辞是为刚,后来的求情又为柔,如此刚柔并济,既打消了皇帝的疑虑,又让大臣们有所忌惮,不敢再弹劾,还显示了自己的大度。当然张居正是否真的大度呢?这等地位的大臣下面巴结的官员自然是不计其数,从京城到地方,都以讨张居正欢欣为大事,后来这个被流放的官员就在地方上莫名死去。

万历皇帝虽然早慧,又勤于政务,但是毕竟年龄小,难免对于朝堂和人心掌控不住,没办法洞察这些大臣们的小心思,而且过于依赖张居正,一听张居正辞官就心慌,张居正又以柔示之,皇帝就觉得张居正是国之重器,自责自己不信任亦师亦友的好官,又感动于张居正的大度。至于这个官员因何死去,皇帝想清楚恐怕也要在经年以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