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告发展历史:民国时期整容广告,不比今天差!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除了工作就是广告,它们几乎无孔不入,而且花样繁多,坚持创新和特色,它们现代化的外表下其实是悠久的历史,古人表示,这都是我们玩儿剩下的。

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小广告,还被写进了《诗经》里,“萧管备举”,说的就是卖糖果的小商贩用吹箫的声音招揽客人,怎么样?是不是跟现代商店门口的大喇叭有得一拼,好像人家还更敬业,是人工的,现在可能还存留的传统就是走街串巷卖豆腐时打梆子的声音,算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有声的约定。

小广告发展历史:民国时期整容广告,不比今天差!

古人也有利用行为艺术做广告的头脑。说起来,孔子去周游列国也算是一种打广告的方式,他本人就是一张移动的小广告,来宣扬他的治国思想。颇有点像现在开辅导班的老师各处开考研会,考证会等等,还用各种小礼物引诱人去,比起孔子的时代,算是与时俱进了。

悬挂式的广告在古代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在《清明上河图》中,上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商店,如果你的眼神够好的话,你就能从上面发现诸多的小广告,各具特色,仿佛在向你招手。

现存的较早较完整的是在历史博物馆里的刘家功夫针铺的小广告,这恐怕是最有价值的小广告之一,左右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是在告诉你地址,千万别去错地儿,否则那就是为别家做嫁衣了,类似于现在的“认准某某牌商标”,下方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谓记白”,这是说明经营范围,类似于“本公司主营范围”,一个小小的广告,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广告发展历史:民国时期整容广告,不比今天差!

随着后来外国人的到来,欧洲的广告方式也随之而来,诸多的传教士看准了这块肥肉,既出刊物,也留出部分来刊登广告,有一些财大气粗的企业还请了当时著名的女星来做代言人,构图相当精美,也有专业的宣传词,比如说,哈德门,吸来吸去,还好是他。简直是兼具内涵的广告词。

整容事业在民国就有起步,当时的一些进步女性开始尝试,她们就是活生生的广告,被刊登在杂志上做前后对比图,比如什么割双眼皮前后,垫高鼻梁前后,简直完全不输现在的小广告。

无处不在的小广告虽然有时会遭人嫌弃,但小广告的出现却意味着商业的发展,它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古代商人的智慧,我们也可以在小广告中发现历史演变的痕迹和当时人们衣食住行的一些小线索。

小广告发展历史:民国时期整容广告,不比今天差!

​所以,不要被小广告困扰了,因为,小广告可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的,错过了小传单,还有商场门口的扩音器,错过了扩音器,还有大海报,还是佛系对待这些根深蒂固的小广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