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生知己是梅花

许多年的冬天,一直在邂逅一场关于梅的花事,终因种种不得机缘,只能在诗词里相逢美好。“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以为,只有将梅爱到骨子里,才能写出这般绝尘的诗句。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所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亦被誉为千古绝唱。在宋代民间,插瓶养梅,已成风尚。陆游也曾留下“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的诗句。

一生知己是梅花

《闲情偶寄》里李渔将明人早春赏梅的雅致描绘得极为生动。人们聚于山中搭起三面为实一面为虚的帐篷燃起炭火,一边取暖一边温酒,似是在等待久别的友人,无法远足的人即兴在园子里围起纸屏风,顶上封严,只留四面可随意开合的窗,仿佛只等暗盈的梅香袭来。这份盛情,有款待知己的隆重。《帝京景物略》记载,从冬至开始画一枝九朵九瓣的“九九消寒图”,每天染一瓣,八十一天数九寒天过完,春就在窗外。天寒地冻,风雅相伴,世人对于梅的偏爱无花能及。诸多朝代的《群芳谱》均推梅为群花之首,它领春傲冬在四季的首尾罅隙,不与牡丹、芍药、莲荷和秋菊争年华,也不与茉莉、栀子和桂花比香浓,只在冰天雪地里独秀一枝,黯然凌寒独自开。

一生知己是梅花

听《梅花三弄》,想起典故里的东晋名将桓伊,在音乐上颇有造诣,尤其笛子吹得销魂。一次经过码头遇到王徽之的仆人传话,说是主人想听他吹奏一曲,桓伊就坐在马扎上悠然吹笛,曲罢上马而去。一个身居高位,一个狂傲不羁,欣赏我的笛声欣然为你吹奏,倾慕你的才华想听便说与你知,心领神会,全凭一朵梅花在空灵传递。“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此诗的陆凯不但将梅花视为一生知己,还与好友范晔同是梅花的知己,最好的情意莫过于,在早春的驿站旁寄一枝梅花素笺。

一生知己是梅花

“一生知己是梅花”出自于晚清名将彭玉麟之笔,他与青梅竹马的梅姑不能长相厮守,心上人先他而去,他在坟前暗许心愿,要一生画尽万幅梅,来抵抗相思的蚀骨煎熬。他写下“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他为官一生清廉正直,年迈辞官后在居所旁遍植梅花,直至终老。

一生知己是梅花

文学大师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童年:“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时光荏苒,大师已逝,梅树百年。从少年时鲁迅就有抄书的习惯,尤其喜欢抄写一本《咏梅》诗集。后来鲁迅还刻有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来彰显自己高洁的情怀。

一生知己是梅花

民国时期“最后的才女”张充和,珍藏着许多明清古墨,上刻“一生知己是梅花”,以它书写了一生带着梅韵幽香的墨章。梅花是文人的心头好,它的清洁高雅,引人自喻,他们也将梅的精神演绎出绝代风雅。

一生知己是梅花,淡泊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