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鋪商圈廿年轉身 高新區重構商業熱核

因為一種資源、一個產業,而帶動一片區域或城市的快速發展,在國內外都不乏先例,比如美國的"汽車城"底特律、"鋼鐵城"匹茲堡,國內的"林都"伊春、"石油城"大慶等等。但所謂"月盈則虧",依賴單一經濟模式的風險同樣巨大。

經濟學家本傑明·齊尼茨就一針見血的指出:雖然巨大的單一產業帝國能夠帶來短期的繁榮,但單一經濟結構所造成的彈性和張力的銳減,也會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掣肘。"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前國內媒體曾報道的底特律"一雙鞋買兩套房"雖不乏誇張,卻也是極好的例證。

這樣的例子同樣存在於我們身邊:位於重慶主城四區交匯之地的石橋鋪商圈,成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經歷十年發展,曾是重慶乃至成渝地區的IT數碼中心。早已從IT業脫身的劉先生依然記得當年的風光:"我入行是1998年,那時候正趕上個人電腦走入家庭的快速發展期。每逢週末就是業務高峰,我們基本上從早忙到晚,連飯都顧不得吃。而代表著高科技的IT行業,也是許多年輕人擇業時的優選目標。"

石橋鋪商圈廿年轉身 高新區重構商業熱核

記者從一份同濟規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編撰的資料中獲悉,在石橋鋪商圈範圍內,集中式商業面積約22萬平方米,其中IT賣場約13.5萬平方米,佔61.28%;集中式市場面積約12萬平方米,其中機電專業市場約5.61萬平方米,佔46%。商圈內的寫字樓、停車場等,也基本上主要為這兩個行業服務。

近十年來,受重慶主城IT市場多點位發展、同質化競爭的影響,加之業態單一、交通擁堵、購物環境和體驗不佳等因素,石橋鋪商圈在面對消費觀念轉變和電商的衝擊時,昔日風采已盡褪無餘。"說是商圈吧,其實我自己感覺更像城鄉結合部!"劉先生笑言,"連我這樣做了十年IT的老人,現在買電腦手機也不願意去受累——優先網購。"

在石橋鋪商圈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商務、零售和生活服務業,始終是一塊缺位的短板:雖然餐飲、旅館業比較興旺,但更多是受惠於毗鄰的陳家坪汽車站,且業態較為低端;娛樂休閒、文化康體發展不突出,吃娛遊購玩行的"一站式"商業氛圍遠未成型。

石橋鋪商圈廿年轉身 高新區重構商業熱核

"我從小就在這一片長大,以前還覺得這裡交通方便、生活便利,但隨著主城其他商圈的發展,石橋鋪就顯得太跟不上時代了"已在石橋鋪居住了20年的謝女士向記者表示,"想逛逛稍有品質的商場,看看電影,或是帶孩子出來娛樂放鬆,周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選擇!"在記者的採訪中,這樣的言論也並非個例。

將於2019年4月開業、目前正處於平穩招商階段的仁悅天地購物中心,將成為改變石橋鋪商圈規模小、檔次低、商品混雜、業態單一、沒有特色、缺少吸引力等現狀,甚至重構高新區現有消費格局的商業"熱核"。

據記者瞭解,作為石橋鋪商圈唯一的全業態購物中心,仁悅天地位於江廈星光匯內,定位商圈內高端商業功能模塊,項目總體量約11萬方,規劃有精緻餐飲、時尚零售、品質超市、親子兒童和休閒娛樂等多種業態,可滿足周邊半徑1公里內65萬社區居民、10餘萬商務辦公人群和5萬以上流動人群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石橋鋪商圈廿年轉身 高新區重構商業熱核

未來,隨著以仁悅天地為代表的品質商業與休憩業態的完善,石橋鋪商圈"IT獨大"的現狀將得到改變。傳承重慶古代第一個物資中轉地——東大路驛站、逢五逢十趕集的正街和重慶"中關村"的商道、人脈和文脈,石橋鋪商圈亦將在復興後煥發新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