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PPP有四個特性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7日在由中國財政學會公私合作研究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第十八期“中國PPP沙龍”上表示,PPP發展方興未艾,節節推進,項目落地規模不斷增長。總的來看,當前PPP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賈康認為,鑑於PPP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各方參與者需要從四大方面認清PPP的特質,理清發展趨勢。

“PPP具有強烈創新性,需允許適度的試錯空間”

“PPP的創新性首先表現在它的具體模式。”賈康表示,在公私合作的大框架下,已經有耳熟能詳的BOT、TOT、BOOT等,還有廣義的BT等。

賈康認為,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PPP的具體模式是一個敞口的概念。在各地的實踐中,一些具體操作模式的創新正在不斷豐富起來,並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PPP模式的興奮點。

“我們已經看到了在固安,以民營企業推動開發的經驗;以及在汕頭,央企、國有企業牽頭的成功經驗。”賈康說。

然而,賈康同時指出,接受創新,就意味著接受挑戰,意味著可能出現一些錯誤的風險因素。

“既然是創新,就要給出一定的彈性,允許適度的試錯空間,要有一定程度的對偏差的包容。”賈康說,對於偏差,關鍵是要致力於發現偏差、解決偏差,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來否定PPP的創新過程。

“PPP應注重形成規範性,否則無法有內生動力”

“PPP的規範性首先體現在對法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賈康說,PPP對於法制化進程扮演著催化劑和倒逼機制的角色。

賈康認為,短期來看,如果社會資本方無法獲得一個有著持續穩定回報預期的高標準的法制化環境,社會資本方就無法保持著持續、進取的姿態來參與PPP。

長期來看,若沒有法制的規範性,頂多把PPP培育成示範的盆景,而無法讓孕育出內生動力,成長開來,形成應有的蓬勃發展之勢。

賈康認為,在立法的規範性後面,還需要一系列不同層次的規範要求,比如一系列的指南,全套流程和規範性相關的風控等。“風控也是要靠規範來體現其功能的。”

賈康同時指出,在PPP發展還未形成成熟經驗的時候,不能一上來就講規範性發展,而是更多鼓勵在發展中規範;一旦看準了風險點,一定要進行風險防範的時候,那就要強調在發展中規範。

“現在各方對於PPP還有很多見仁見智的觀點,對其評價也高低不同。然而,越來越多的一線同志都感覺到,PPP是在當前錯綜複雜的矛盾交織中,最有可能把好事做實,實事做好的機制。”賈康說。

現在一個PPP項目,走完全套流程需要大半年的時間,這也和流程要求的周到細緻有關。然而,賈康認為,當PPP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的時候,或將迎來一輪規則和制度上的“刪繁就簡”,在諸多的規定,抓住最核心的內容形成一個核心的制度鏈條。

“當然,這也是需要一定的發展過程的,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來判斷哪些規定是是繁文縟節,哪些是必要的,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做到的。”

“專業性讓PPP從婚禮走向婚姻”

賈康指出,PPP涉及到的工建工程,基礎設施、產業運營等諸多方面的事情,主要是把原來的準公共產品和市場機制對接。在這其中,很多專業的事情,要強調讓專業的人來做。

“無論是政府方面、企業方面,還是第三方——有獨立性且具備專業資質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後還有一些資本運營的專業團隊,甚至包括以後的稅收籌劃團隊等,各個專業領域的專業團隊都該參與、做出貢獻。”賈康說。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才能把一個個PPP項目,從推出時的‘隆重的婚禮’慢慢走向之後‘百年好合的婚姻’。”

賈康表示,專業機構的參與也是全生命週期,可以在前、中、後幾個大的階段上,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共贏。這種專業性,也不排除地方政府和企業集團,在自己探索發展中,組織自己的專業團隊。

賈康同時表示,在現實當中,專業團隊在參與的同時,必定創造很多新的領域和綜合的領域,積極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形成一些特定的專業應用組合,是具有必要性的。

“長期性:幾十年之內,PPP項目會源源不斷”

“在中國本土,幾十年之內,PPP項目會源源不斷。”賈康說。

他表示,以一個小概念為例,有關部門此前表示,中國城鎮區域的停車位缺口巨大,存在5000萬的缺口。粗略計算,未來若干年類,若增加此類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存在千億級市場。這只是列舉了一個小小的類別。

在大的概念方面,存在著綜合管廊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等這種需要大規模的投入的領域,非常適合PPP參與其中。

賈康同時認為,近期熱炒的“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包括了非常多可能的PPP項目,這些項目未來幾十年都做不完。

“此外,正在推進中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有了較為清晰的投融資機制,可以對接PPP,這些項目都具有長期性的。”賈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