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故事|汪云:鱼腥草里“扒”金子

创富故事|汪云:鱼腥草里“扒”金子

图片由本人提供

创富故事|汪云:鱼腥草里“扒”金子

人物简介

汪云,男,37岁,宜昌当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开始创业,2015年创办“当农”品牌,成为淘宝网上鱼腥草销售第一人。2017年,“当农”销售额达到1800万元。

鱼腥草,又名“节节根”。在宜昌,节节根是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多年来,因受季节、运输等方面的限制,节节根一直是本地“私房菜”,很难走出宜昌。但在当阳市两河镇,在宜昌当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掌门人”汪云的带领下,“马路野菜”鱼腥草通过网络,“爬”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成为了当地人发家致富的“香饽饽”。

8月2日,在当阳市光彩城,记者对淘宝网上鱼腥草销售第一人——汪云进行了采访,听他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创富故事

众里寻它,结缘鱼腥草

2010年,为了方便照顾家人,汪云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当阳投资开了一个汽车配饰店,干起了老本行。

在开实体店的同时,他也注册了网店。那时,汽车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汪云很快发现汽车配饰生意并不好做,网店的利润也少得可怜。

眼看汽车配饰生意前景暗淡,汪云果断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网店上。他琢磨着,除了销售汽车配饰,或许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种类来拓展网店的业务量。

可是,卖点什么好呢?汪云说,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晚上失眠,他甚至想过卖衣服卖鞋子,但都被自己一一否定了。有一天,汪云去市场买菜时,看到品种繁多的农产品,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把农产品放到网上卖呢?

有了这个想法,汪云便天天往菜市场跑,试图寻找一些适合在网上销售的农产品。一时间,香菇、青椒、花椒、玉米……汪云的网店里各种农特产品应有尽有。每天一大早,汪云便前往菜市场拿货包装,然后到快递公司邮寄,就这样风风火火干了大半年。

然而,到了年终算账时,汪云却傻眼了:辛苦了大半年,却只有万余元盈利。汪云陷入迷茫,还要不要继续干下去?

在百无聊赖中,他通过网店销量分析,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大半年来,很多农特产品放在网上卖不出去,唯独鱼腥草点击量特别大,每天都能成交几单。这看似不起眼的节节根,其销售额竟占到了整个网店的一半以上。他进一步搜索发现,在淘宝网,卖鱼腥草的别无二家。汪云当时就乐了,这可是个大商机!

看准了鱼腥草的市场前景,汪云从此一头扎了进去。2011年,汪云果断放弃其他业务和农产品,一门心思做起了鱼腥草电商。

披荆斩棘,打入全国市场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确认鱼腥草为主打产品后,汪云不仅和当地种植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还组建了自己的电商团队。

“网上做生意,关键抓客户流量。”汪云组建的电商团队,专门负责网店推广。那时,只要客户上网搜索鱼腥草,很容易就能找到他的网店。很快,网店的日成交量便从几百斤增加到了上千斤。

2015年,汪云成立了“当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长期以来,鱼腥草的主要客户群体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和江西,这是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造就的。汪云想,要是鱼腥草能打入北方市场该有多好。

不过,鱼腥草向来有种特别的魔力:因为味道特殊,喜欢它的人对其偏爱异常,讨厌它的人却谈之色变。汪云想,如果能把鱼腥草的气味减弱,同时融入养生保健知识,说不定鱼腥草能为更多人所接受。

鱼腥草本身有药用价值,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炎等功效,用鱼腥草干根泡水喝,有极强的保健作用。思虑再三,汪云决定将鱼腥草晒干,制成鱼腥草干根。

为了打开销售渠道,汪云从老客户里挑出一些北方客户,免费寄出鱼腥草干根,并请他们将品尝后的真实感受如实评论。就这样,来店里买干根的北方人越来越多,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汪云渐渐打开了北方的市场。

互联网的魔力,有时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从2010年到2016年,汪云的鱼腥草网销额从五千多元一路攀升至1000万元。

突破重围,创新赢市场

规模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残酷”。

2016年,全国各地的鱼腥草电商犹如雨后春笋,扎堆涌现,仅当阳市就有一百多家网店卖鱼腥草。

本地网店的增多直接造成鱼腥草的收购价上涨,而网店间的相互竞争,又导致网上售价一降再降,汪云的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

曾经让汪云引以为傲的鱼腥草,如今却几乎要变成“鸡肋”,今后该何去何从,出路又在哪里,他感到十分茫然。

两个月后的一天,汪云在吃涪陵榨菜时,突然想到若能将鱼腥草制作成像榨菜一样的腌菜,或许能够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汪云为自己这个想法亢奋难眠,跑遍了当阳市的加工工厂,他终于找到了能够加工鱼腥草的厂家。如他所料,口感脆爽、味道鲜辣的腌制鱼腥草一上架便遭到了哄抢,网店销量直线上升。

如今,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靠单一的鱼腥草打天下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汪云及时转变思维,“当农”已形成以鱼腥草鲜品干品为主,以当地当季的农副产品红薯、马蹄、猕猴桃、红菜苔、虾尾等为补充,通过网络手段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800余万元。

“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路子才会越走越宽。”谈及未来,一向有忧患意识的汪云告诉记者,单靠鱼腥草闯天下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今后,他会一如既往地依托网店,发展花茶等新产业,争取开辟更大的市场。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思变创富者

瞄准乡村振兴这片蓝海,汪云一头扎了进去。最常见的“马路野菜”,通过他的“包装”,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宝贝”。他的腰包鼓了,农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从淘宝网销售鱼腥草第一人,到加工生产鱼腥草腌制品,再到多条腿走路多产业发展,九年来,汪云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现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我这是赶上了好形势啊!”汪云笑着对记者说。

这些年来,在我市,无数像汪云一样的返乡创业者,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希望有更多的“汪云”返乡来创业,让乡村振兴更有力,让乡村生产生活更多彩,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

(裴姝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