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孙武传奇》第三十六章 连用奇谋 突遇劲敌用率然

第三十六章 连用奇谋 突遇劲敌用“率然”

吴唐大军沿淮水溯流而上,舟楫绵延数里浩浩西行。

孙武选择淮水而没有选择大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江是楚国防守重地,吴唐之军如果沿大江逆流而上,肯定会遭遇楚军的强力阻击。而淮水偏远,由楚国藩篱之国设防,如今他们早已意图叛楚投吴,对吴唐大军过境视而不见,西行如入无人之境,兵进神速。

孙武站在船头迎风而立,这支承载着吴国先辈数百年梦想的舰队已接近吴楚边境。

大军行至淮汭,孙武突然下令,命大军弃舟登岸,众人惊异。孙武道,“我军逆水行舟,将士虽尽全力但抵达郢都尚需四日,楚军已有警觉,若沿途截击,我方立足未稳丧失地利;若布好阵势,我方以三万之众对阵二十万楚军无异于羊入虎口。兵贵神速,趁郢都未有防范,我军沿岸乘轻车突袭,可毕其功于一役。”

“吴兵步行前往何谈神速?”

孙武微微一笑,令吴军打开辎重船“赑屃”的船舱,堂堂八百乘革质轻型战车和二百乘重型青铜木质战车赫然而出。

这是出发前三条路线之外的第四条,孙武再次展示了战术之“奇”。

八百辆轻车迅速上岸辚辚西行,三千“鹿”部兵士快速跟随,二百辆重车隆隆跟进。

孙武猜得没错:吴军入境不久,楚军得到情报,飞马报告给囊瓦和郢都的楚昭王。

囊瓦的反应孙武猜得也没错,忽闻吴军从自己的身边趁虚而入,深感防卫失职,加之前两次惨败,唯恐楚昭王怪罪,赶紧丢下辎重,率领围城的楚军急急回防,解救郢都之急。

蔡国之围不解自消。

这一点孙武猜得也没错。

留守在唐国的将军鉴眼见蔡国解围,策马飞奔入城,将孙武的密信交给蔡昭侯。蔡昭侯看完,不禁佩服孙武的神机妙算,依计亲率两万陆军沿淮水南岸向西挺进。

蔡军成为伐楚大军的后翼部队。

吴军入境的消息传到郢都之时,吴军离郢都仅百里之遥。朝中一片哗然,楚昭王赶紧召集群臣商讨救国之策,惊慌得声音发颤——虽说是一国之君,但毕竟只有十七岁。

大将子期和左尹子西都安慰这位年少国君,他们都是楚昭王的王室兄长。楚昭王渐渐平静下来。

细细一想,楚国尚有将士将近二十万,而吴军亲兵只有三万,加之唐蔡三万,不足楚军三之一。楚国文臣武将也有百员,王室内文有子西,武有子期,更有大夫申包胥、大将薳射、左司马沈尹戍世代忠良对楚国忠心耿耿。

沈尹戍虽多次受囊瓦的排挤,很少受到楚昭王的重用,这次国难当头临危请缨。

沈尹戍应对吴军突袭的办法是“率然”之法。

率然是山中之蛇,居于树上,如遇突袭,落地可断为数节,瞬时可以复原。击打蛇头而蛇尾突袭敌人,击打蛇尾则蛇头攻击,击打身体则蛇头蛇尾全部出动令敌人防不胜防。

沈尹戍将十万楚军精兵分成蛇头、蛇身和蛇尾三队,分别由自己、薳射和子期率领,选定飞马谍报穿插联络。沈尹戍不愧是将帅之才,他的“率然”战术后来被孙武补充在兵法十三篇的第九篇里。

沈尹戍率军顺小路疾驰直抵汉水。

孙武第一次遇到了如此强劲的对手。这个对手以前不是不强大,而是因为令尹囊瓦的存在。孙武在“疲楚”“扰楚”的同时还一直“误楚”,吴军中消息“外泄”,说吴国惧怕囊瓦而不怕子期和沈尹戍。年幼的楚昭王更加宠信囊瓦,无视沈尹戍的才能,囊瓦愈加蛮横骄奢。这次囊瓦不在楚昭王身边,沈尹戍才有机会崭露头角——这个机会来得多少有些荒唐。

荒唐归荒唐,吴军突袭郢都的计划被打破了。沈尹戍率两万精兵将吴军阻截于汉水北岸,据守汉水天堑保卫郢都。

孙武倒吸一口凉气,隐隐感到了对手的心机和强悍。

孙武站在北岸遥望,见楚军就地扎营,动作神速。营盘背山面水,营房井然交错,不禁暗暗赞叹。正巧沈尹戍也在高处观望地形,见吴军帅旗之上的“孙”字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囊瓦的豫章之败让沈尹戍暗自佩服孙武。

没想到今日会面了,相距之近仅一江之隔。

伍子胥现在颇为焦虑。吴军大部队弃舟淮汭,目前战车和“鹿”卒据守北岸,无船渡河。

远远的,沈尹戍见吴军战车云集而无舟楫,军校回复,“吴军为求速进,弃舟于淮汭乘车而来。”沈尹戍面露微笑,一个绝妙的计划迅速闪现。

在沈尹戍笑容浮现的时候,对岸的孙武忽然脸色阴沉,因为他猜到他的对手要做什么。

【本文是原创长篇历史小说,首发于《黄河口晚刊》,分50期连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