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劃分爲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百色(壯文:Bwzswz)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介於東經104°28'-107°54',北緯22°51'-25°07'之間,西與雲南相接,北與貴州毗鄰,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緊連,南與越南接壤。總面積3.6252萬平方公里。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地勢走向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共轄12個縣(市、區),2016年總人口417.17萬人。

百色市是西南地區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鐵路、航空、航運、口岸“五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成為中國與東盟雙向開放的前沿。 [1]

百色市是全國生態型鋁產業示範基地 [2-3]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4] 、“全國雙擁模範城” [5] 、“國家園林城市” [6] 、“國家衛生城市” [7] 、“國家森林城市” [8] ,同時也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的特殊區域。 [1]

2016年,百色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14.3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2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94.7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37.32億元。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建置沿革

“百色”由“博澀寨”演變而來,系壯語,意為山川塞口地形複雜的地方。一說系壯語“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據傳在鵝江與澄碧河匯合處,有一無底深潭,岸邊有村莊,村女經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百色屬百越的一部分。 [11]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樂業—布柳河漂流 [12]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嶺南置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百色屬象郡。

秦末漢初,百色為南越國屬地;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百色屬鬱林郡增食縣地。

三國時,百色屬吳,仍歸鬱林郡增食縣地。

晉初,增食縣改為增翊縣,百色屬晉興郡增翊縣地。

南北朝,百色屬晉興郡增翊縣地。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隋朝,百色屬鬱林郡宣化縣地。

唐朝,百色地置羈縻添州(屬江南道黔州都督府),歸樂州和武隆縣。

五代十國,百色先屬楚,後屬南漢,仍稱添州、歸樂州和武隆縣地。

宋朝,除歸樂州不變外,改武隆縣為武龍縣,置古天縣(縣治在今那畢鄉大和村),屬羹州路添州。增置龍川州、唐興州、睢暇州。

元朝,升田州為田州路,百色仍稱武龍縣,羈縻歸樂州、龍川州、唐興州、睢州、天州(宋古天縣)。屬田州路。

明初,撤銷羈縻龍川州、歸樂州、唐興州、睢暇州以及武龍縣,其地併入田州。洪武二年(1369年)田州路升為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年)田州土府降為田州土州。今百色為田州土州地。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田州土州改屬思恩府,府治駐武緣縣(今武鳴縣)。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設廳制,遷思思府理苗同知駐百色謂百色廳。翌年建城。這是百色得名之始。光緒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歸流,升百色廳為百色直隸廳(廳治駐今百色鎮)。統轄恩陽州判(今田陽地)、恩隆縣(今田東縣)、上林土縣(今田東思林鎮)、下旺土司(今平果縣海城地)等地。

同年,劃下田裡(今四塘鄉全境、那畢鄉七塘一帶、百色鎮全境、永樂鄉百練村等地)、武隆縣(今百色百蘭鄉、龍川鄉及田陽坤平鄉之一部)、龍篆裡(今巴馬縣西部)、篆裡四都(今巴馬縣城、巴料、定馬等中部地區)歸百色廳治所屬。這是百色有屬之始。全境東西長360裡,南北寬95裡。

民國元年(1912年),百色直隸廳改稱百色府,二年廢府設百色縣。原百色直隸廳、百色府所屬的土州、土縣均劃出另置縣,與百色縣同屬田南道(民國二年(1913年)設,道治駐百色)。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12月11日,成立百色縣蘇維埃政

廣西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5線城市,享有“中國繡球之鄉”之稱

樂業—布柳河漂流 [12]

府,縣下屬的龍篆裡一都、二都、三都、四都、武隆、龍川(時屬凌雲縣)等六個區、五十一個鄉分別成立了區、鄉蘇維埃政府。

民國十九年(1930年),廣西始建民國制度,百色縣屬百色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改稱行政督察區),百色縣屬之。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至解放前夕(1949年),廣西改劃為7個區和15個區,百色縣屬第五區。區署駐百色。

1949年12月5日,百色縣解放,仍稱百色縣,歸百色地區領導(行署駐百色鎮)。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百色縣改為百色市(縣級)。 [13]

2002年6月2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百色地區和縣級百色市,設立地級百色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