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專版刊發:西青區發揮雙重優勢 攀登「智」高點


《天津日報》專版刊發:西青區發揮雙重優勢 攀登“智”高點


《天津日報》專版刊發:西青區發揮雙重優勢 攀登“智”高點

今年,西青區投資對楊柳青古鎮道路和街景立面進行了改造提升,建設了新的停車場、遊客中心和其他公共服務設


初秋時節,城市依舊滿眼綠意蔥蔥。秋風吹拂下,一座沉寂多年的老廠區正在煥發著新的生機。幾天前,位於西青區中北鎮的華僑城美亞創意文化園正式開園,載入一代天津人記憶的“黃大發”生產基地──天津美亞汽車廠,在注入了全新的創意文化元素後,提升改造、重裝啟航。擁有60多年曆史的老廠區,在深厚的歲月積澱中孕育出新的發展機遇。未來,這裡將打造成集旅遊、商業、娛樂、文化創意等為一體的多元化產業集群。京杭大運河畔,一座新的城市地標正在悄然崛起……

  集中發力提標準

從55個園區變5個

轉型升級淘汰舊動能

距離美亞創意文化園約5公里,另一座曾在上世紀90年代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過不小貢獻的工業園區──泰和都市工業園也正在經歷著一場空前的變革。

驅車前往泰和都市工業園,從快速路駛出不足五分鐘便可到達。外環線以內,東臨快速路、西臨外環線,背靠子牙河,一街之隔是紅橋區和苑保障房片區,絕佳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配套設施,讓這座工業園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走進園區,昔日機器轟鳴聲伴著“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景象已經一去不復返。歷經3個多月,園區內340多家“散亂汙”企業被清理拆除,拆違面積達86萬平方米。拆遷後,裸露的土地苫蓋上了嚴密的防塵網,園區外圍加蓋起了結實的防護圍擋。百廢待興的園區在靜謐地等待著復甦……

“過去,園區都是村集體自建廠房,以租賃和自營為主,聚集了彩鋼廠、機械加工廠、倉儲物流等一批低產能、高耗能企業。發展高峰期,每年租金和稅收可達近億元。”西營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許震說,雖然拆遷過程中面臨重重壓力和困難,但街裡通過深入調研,積極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為了保障村民生計和各項福利待遇,西營門街先期自籌資金彌補村集體收入。隨著清華啟迪、中電數據等多家央企的大項目簽約落戶,工業園即將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土地出售或租讓,村集體有收入;企業帶動就業,村民有實惠;稅收大幅增加,促進街鎮整體民生髮展。這樣“一好換三好”的提升轉型,讓村民們對園區的發展有了充足的信心,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更美好的期盼。

“地理位置和周邊配套是我們在選擇園區時著重考慮的因素。我們企業未來要在園區打造龐大的產業生態鏈,聚集醫療、養老、金融、醫藥等多個領域的大批企業。區位優勢是我們今後招商時的一塊金字招牌。”中電數港科技開發(北京)有限公司投資拓展部總監朱振愷說。作為我國大數據行業“大咖”──中電數據旗下公司,該公司將參與打造天津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生態園,建立以健康醫療數據商業化應用和智能製造為主的產業生態集群。

今年起,西青區全面啟動工業園區(聚集區)圍城治理工作,從全面摸清情況、健全多元投入、強化保障措施上破難題,有序推動園區企業搬遷改造。3月初,大蘆北口工業集聚區開始關停取締拆遷工作,園區內55家企業,其中33家“散亂汙”企業直接關停,22家符合升級改造條件的企業遷入賽達工業園。自此,西青區打響了破解工業園區圍城問題的“第一槍”,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

8月17日,市委、市政府在西青區調研並召開現場辦公會議。在大蘆北口工業聚集區調研時,市委書記李鴻忠提出了“嚴守生態紅線、治理工業圍城”的要求。話語擲地有聲,明確了以生態保護倒逼轉型升級,實現更高層次發展的新方向。語重心長的叮囑,為西青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遵循。

“發展中產生的問題,要靠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嚴守生態紅線、治理工業圍城,不是說不要發展,而是要以生態保護倒逼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不是簡單地就環境來解決環境問題,而是讓綠色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高質量發展引領系統性變革。”西青區委書記李清說。

現場會後,西青區以此為契機提升頂層設計科學理念,拿出了園區治理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進一步加快項目整體推進速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充分發揮西青區緊鄰中心城區和鄉村空間廣闊的“雙重優勢”,加快轉變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努力在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上走出新路子。

西青區31個不符合規劃或相對低端的園區,將在3年時間內被徹底取締、拆遷、拆除。同時,19個園區整合到高端園區內,形成“一區多園”。到2020年,全區55個園區合併成5個,優化工業佈局,打造特色園區、品牌園區,實現集約發展。截至目前,西青區完成了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青汽車工業區等5個市級以上保留工業園區的自查自改,完成工業園區(集聚區)治理面積1979畝,拆遷建築面積109萬平方米。

治理“工業園區圍城”,使“兩重天”變為“一重天”,是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主動作為,將為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供空間、資源和要素支持。西青區正通過一系列“硬動作”,打造高水平區域產業鏈,將綠色發展落到實處。

  精準施策繪藍圖

“四中心+一基地”到“大數據+”

科學規劃激發新活力

制約發展的瓶頸打破了,綠色發展的腳步快了,一張新的產業藍圖正在西青大地上緊密地繪製著。

毗鄰國家級開發區──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域的西青區大數據產業園,就是這幅藍圖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按照新的規劃,整合後的大蘆北口工業園區,將建設成為西青區大數據產業園企業總部基地,通過量身定製的大數據產業政策,打造數字經濟“強健骨骼”,力爭3年內引進培育形成一批營業收入超億元的大數據骨幹企業。同時,該區域將依託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陸續建成圍繞數據的採集、整理和應用環節的大數據計算中心;集大數據發展規劃設計、制度規定完善、應急調度指揮等於一體的大數據運營中心;“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大數據政務中心和集聚數據挖掘分析、數據應用、創新孵化等為一體的大數據孵化中心,形成互相支撐、互相配套的“四中心一基地”產業格局。

“為迎接企業到西青發展,政府已經出資建設和購買用於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樓宇,並率先利用天津海河產業母基金設立了投資集成電路、電子信息領域的中芯海河賽達產業投資基金以及投資智能製造領域的宜科天創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藉助金融資本,助力企業騰飛。”在西青區深圳招商洽談會上,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白鳳祥向到場的國內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大數據、物聯網、車聯網、集成電路等行業130餘家領軍企業和10餘家媒體介紹了西青區新一輪的發展動態。同時,正式發佈了 “雲上西青”平臺。

“雲上西青”、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北方測試區兩大重點工程將以大數據技術為手段,建設具有交互共享、便民惠民、融合聚集功能的西青綜合大數據平臺;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建設中國北方場景最豐富的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測試認證平臺,全方位推動“數據驅動發展”新模式。

  組合拳

向“四面八方”招商

多維度平臺培育產業集群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日,西青區相繼出臺了《西青區貫徹落實〈天津市關於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實施細則》和人工智能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從實驗室、技術中心、集成電路流片、購買IP等多個方面,給予企業落地、科技研發、人才支持、發展壯大、投融資等全方位的政策幫扶。

與此同時,全區以“技術驅動、資本引領”為總體思路,設立了100億元人民幣的產業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市場化運作方式,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資本運作、市場對接等全方位服務。

新的發展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好項目紛至沓來。藉助西青區招商工作改革試點工作,全區招商工作由人力密集型環節向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型轉變,招商工作重點放在產業生態鏈打造上,由以生產製造為主向研發、設計、銷售、品牌等附加值更高的價值鏈延伸。

今年8月,全區集中籤約31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45.96億元。項目涉及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新材料、汽車及配套等領域,包括一汽豐田發動機、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華潤聯通醫藥、國藥控股4個世界500強項目。至此,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求搭建的產業政策、投資基金、產業載體、產業環境等初具雛形,西青區人工智能產業加速聚集。

地處中心城區邊緣,服務支撐條件優越,空間優勢突出……西青區猶如一塊“美玉”鑲嵌在津城版圖上。告別盲目開發、無序競爭的老路子,不讓美玉蒙塵、莫讓黃金落入泥中。如今,轉型升級的號角已經吹響。西青區騰籠換鳥,推動工業園區升級;加強頂層設計,釋放眾多利好政策,為好項目落地築巢;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攀登轉型升級“智”高點……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相得益彰,綠色轉型與創新發展彼此促進,西青區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記者 王音 攝影 劉玉祥 通訊員 袁忠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