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文涛”们的悲剧

“平文涛”们的悲剧

最近有个叫平文涛的人在网上“火了”。他之所以火,不是因为他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科学成果,也不是他在某个领域获得了什么突破性的成就,而是他在杭州西湖旁的石碑上公然的用红油漆喷上了他的“大名”,很多网友都对此感到异常的愤怒,有网友说:“平文涛你欠西湖一句对不起”。还有网友说:“这么多年了,想不到有些中国游客的素质,还是如此的低下”。平文涛事件,无疑又是一起典型的游客蓄意破坏景区环境事件。而只要仔细的观察下就不难发现,像这种游客蓄意破坏景区风貌环境的事件,在当下还真不在少数,同样是在国庆期间,陕北地区的丹霞地貌也同样成为了某些游客的“留言板”。而在10月5号广东肇庆的一名男子徒手攀爬城区内的名胜古迹宋城墙,并在事后发微博炫耀。一系列的景区破坏事件,都让公众对公众素质这个话题,陷入讨论和思考,有人说;某些人的个人质素并没有和他的经济条件,同步的改变和进步。也有人说;某些人因为手里多了几张钱,而变得忘乎所以。而这一系列的事件,也让济世我对公众素质这个话题,由此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游客破坏景区的事件屡屡上演?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做出了这种行为?而在这种行为的背后,到底又折射出了某些人内心当中怎样的心理呢?所以今天济世就和大家一起来畅聊下,游客破坏景区事件为何屡屡上演。

在济世看来,游客破坏景区事件之所以会屡屡上演,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突出心理;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众人眼中所瞩目的焦点,因为这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感,同样也会让人从内心当中产生一种被众星拱照的感觉。而这也会让人产生一种特有的荣誉感。而很多人为了能够获得以上所说的种种,可谓是绞尽了自我的脑汁,想尽了自我所能够想到的所有方法。而在很多人看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刻意的制造出一种与众不同,又或者是标新立异,别人不会做的,或者别人想不到的,甚至别人不敢做的,我都会去尝试。因为本身我所追求的就是一种领异标新,所以为人所不敢为,做人所不敢做,就成为了某些人的最大目标。而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某些人就逐渐的丧失了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文明素质,甚至是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底线,因为他的最终目的是出名,是让无数的人能够关注他,他最看重的是最终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够获得最终的结果,过程是怎么样的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甚至这个结果的内在本质是否正面,都不是自己所在乎的重点。因为我只看外在。所以他也就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会和他一样,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严重的触犯了公众所能够容忍的底线和最为基本的准则。而他们也终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上应有的代价,或许直到那一刻他们才会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究竟是有多么的令众人感到反感与厌恶。

“平文涛”们的悲剧

强烈的好奇心;几乎每个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好奇心,或许是对事物本质的好奇,又或许是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可能是对事物发生之后的结果。而自我的好奇心往往也会促使着人去做出一系列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也会给人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当某些事物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产生它所存在的价值时,国家的各个相关机构,自然就会对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因为它们的存在,是对国家与公众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积极意义,又或者它们的存在是能够带给公众某种程度上的享受与愉悦,而很多风景名胜它们恰恰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存在,所以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晓它们的存在,有关部门对它们制定了相应的准则和规定。而规定的本身,无疑是希望它们能够更加长久的存在。而出于自我对事物最为基本的尊重,以及对规定触犯之后结果的畏惧,许多人几乎都对相关的规定,选择无条件的遵守。但是某些人却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自己如果真的触犯了告示牌上所说的规定,自己又会遭遇到怎样的境遇?有关部门又会对自己采取怎样的措施?而自己做了别人所没有做,或者不敢做的行为之后,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内心当中强烈的好奇感,让他们对触犯规定这个行为的兴趣,已经远远的大于了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兴趣。而人的内心当中总是以达到自我的第一需求,作为自我的首要目标,所以某些人明知自我的行为,已经严重的触犯了相关的规定与公众的底线,但却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对规定的公然违反,所获得的无疑是相应的惩处与处罚,某些人最终还是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或许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最清楚,这样的付出究竟值不值得。

“平文涛”们的悲剧

通过上述所列举出的原因,我们或许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游客破坏景区的事件会屡屡上演。突出心理,让某些人将对各风景名胜的破坏,视作为了一种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与众不同的机会与契机。在他们看来,为他人所不敢为才能让自己成为特有的存在,也才能够让自己得到万众瞩目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自己所最为渴望与期待的。以至于当下某些人将自己破坏各种风景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向外传播以此来作为炫耀的“资本”与“实力”。而强烈的好奇心,则是某些人出于对保护风景古迹规则本身突破的严重好奇,进而有意识,有目的的,对风景古迹进行毁坏。在他们的思维逻辑里,自己最大的兴趣点,就是想知道自我在违反了已有的规则后,自我究竟会有如何的遭遇?又或者他们就是想看一看,自己在违反了相关的规定之后,别人又可以拿自己怎么样?以至于某些人在风景名胜区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依然对名胜古迹进行刻意的破坏,而将相关的规定,完全的置若罔闻。其实人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人对于某些事物的观点与看法,而游客破坏风景古迹的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某些人严重的自私利己心理。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必须以自己的喜乐为第一,自己的高兴与否也高于一切,只要自己想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哪怕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建立在严重妨碍他人,甚至毁坏国家瑰宝的基础上,自我的快乐高于一切,似乎是他们所追求的唯一目标。也正是因为严重的自我私欲才让某些人做出了一连串令众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大跌眼镜的怪异之举,而这除了是对他人权力的一种变相剥夺之外,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严重贬低与丑化,自我的言行代表了自我的质素,而自我的质素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自我的文明程度。但某些人却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言行而感到丝毫的羞愧与汗颜,他们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或许这才是“平文涛”们最大的悲哀与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