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与中国经济

房产税与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在于结构扭曲、债务危机、贫富分化,这三者都的症结都在于投资占比过大,而房产税的实行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实施则向消费型社会努力,不实行就继续老路上狂奔,下面针对上述两种可能进行简单分析:

一、 实施房产税:

房产税实施,房价大幅下降75%以上,目前房租收益率大概在1.5%左右,房价跌一半,房租略降,才接近6%收益,如果按照折旧每年1.5%,房产税1%,这样收益率才3.5%,按照市盈率计算为30倍,收益偏低。

(一)这条路径最大的好处是:

(1) 可以建立消费型社会、房价的大幅下跌,可以缓解年轻人的购房压力,增加消费支出(需要起码五年的还债恢复期)

(2) 房租的略降可以缓解实体经济的成本,有利于工资的提高。

(二)这条路径最大的风险:

(1) 卖地模式退场,带来的地方债务抵押品的贬值压力。地方债务可能会爆炸。

(2) 最近三年接盘贷款的,有抵押估值下降带来的补充首付的压力。

(3) 不买房也就不存在因为买房制造的货币超发,货币发行大幅降低,货币假象难以保持,通缩可能直接出现。

(4) 即使房子暴跌,消费何时能够起来也确实未知。因为中国也叠加老龄化和城镇化末期,再叠加贫富分化和佛性青年

(三)政府的为难

(1) 承担泡沫破裂的后果:坏账增多、经济下行、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

(2) 补救的办法,增加中央国债规模,政府消费、增加社会保障稳定经济,争取足够的时间,等待消费升级。

(四)各阶层利益分析

(1) 居民部门:

已经买房的利益受损,没买房的得利。现在房屋自有率非常高,因此受损的人是绝大多数。整体部门看,短期内多数人受损,少数人得利。整体虚拟财富幻觉消失,可能会压制消费。长期看,整个部门收益于实体经济恢复带来的收入增加。

(2) 企业部门:

房地产企业:少数龙头企业规模或许进一步扩展,以后靠规模来获得利润,中小企业集体倒闭。

其它实体经济企业:受益于土地成本降低,经营压力降低。

(3) 政府部门:

地方政府:卖地利益受损、但是有房产税补偿,利益小受损,但是收入稳定度大幅提高。

中央政府:原来的财税体制进行改革,必须让渡一部分利益给地方政府,没有了卖地收益,地方政府事权、财权需要基本匹配。另外经济下行后,唯一债务低的部门,中央政府债务有上升的压力。

(五)房产税实施的时间节点

房产税实施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2021年、一个是2025。

1、2021年实施的原因:

(1)2020年,棚改结束。部分省,例如棚改第一的山东省2018年已经开始了全部实物安置。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比例有下跌的趋势。

(2)90年最后的人口高峰到达30岁,95年出生的人25岁开始进入购房人群。整个购房人群(25-35岁)开始剧烈下滑,这也是为何16年的房价拉起来那么费力,从14年开始拉三年各种招数都用上,最后直接棚改拆迁600万套,然后货币化安置都用上了。

(3)各省市限售年限基本上是三年,完美接缝的就是2020年。

(4)现在正在进行分税制改革,已经确定市级地税都取消,一次性把房产税加入,改革成本最低,不然将来二次又牵扯到财税分成的重新确定及人员安置问题。当然也可以直接作出两个预案,一个是收税、一个不收的。这样就剩下一个问题就是人员安置的问题。

2、2025年

(1)最大的原因就是要接上2000年的人口出生,从2001年后人口出生数量基本就实现稳态了,这批人产生购房需求起码需要到2025年。

(2)这个时间节点最大的难度是2020年以后的五年如何平稳过度,继续再棚改五年的可能性有多大?那时候的棚改可能就真是纯福利了,能忽悠起来的人群存量也怕是没多少了。

(3)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五年如何实现。靠继续卖地?如果不卖地的话,靠啥?中央的转移支付么?中央如何负担全国的财政压力。发债还是印钞?

3、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理性判断来说2021年实施的概率大一些。

二、不实施房产税:

(一)不实施房产税,房价会出现三种可能:涨、停、跌。

1、大涨:只有房价大涨,才会让大家忽略这个投资品的收益不合理,因为可以差价赚钱。这是投机品的最大特征,也即是所谓的博啥游戏。

如果要房价大涨需要做到:

(1)控制土地

继续饥饿营销,卡住土地,制造恐慌,拉高地价,制造房价成本刚性上涨的假象。这个要实现,城镇集体建设土地入市,必须无限期的推迟,找各种理由,尽管目前北京四大行已经开始给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提供贷款了。总体来说,这一条实现的难度并不算太大,从2002年开始的招拍挂,政府限定底价,竞价只能向上的奇葩半市场经济。反正土地国家全垄断,还可以让国企参与拉高价格,这个土地升值的假象,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饥饿营销也有它的问题,让政府自身的财政收入非常的不稳定,波动较大。还有很多地方政府因为整个城市经济不行,土地拍卖很难,只能靠中央财政转移。

(2)货币大放水

这个或许才是最大的麻烦,在如今债务危机的前提下,如何放水?放水就是增加债务,大放水就是继续大规模提高债务,尤其是居民部门的债务,继续起码七万亿的规模上涨,整个居民部门继续被透支。在居民部门收入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整个居民部门的透支必有天花板,真到了天花板那就在劫难逃了,转型消费不可能,消化居民债务需要漫长的周期,直接就是经济危机了。

(3)收入大幅提高

如果可以大幅提高工资的话,也可以拉高房价,例如收入五年倍增,持续十年,收入四倍后,整个房价收入比就合理了。房租也会大幅提高,房租收益率也会相对合理。看起来最美好的一条路,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实施。除了高端技术部门,其它所有部门只有一个市场利润,别说收入倍增,就是保住工资不变都很难,因为随着房价增长,房租必然也会提高,会进一步恶化实体经济。目前行业整体全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提高工资难度非常大。

至于政府可以提高的工资只有公务员、退休金两个。退休金倒是最近一直在提高,退休员工的工资提高,在中国目前的家庭模式下,父母退休金的提高,可以变相的提高子女的房价承受力,三个家庭一起扛房价。至于公务员工资的提高,目前还看不到苗头,毕竟社会舆论压力比较大,公务员已经是所有人向往的职业了,再提高民间舆论压力较大。

因此看起来后遗症最小的办法,实施难度确实最大的,也没办法通过行政命令来传达。最近各种提高技术工人工资的新闻已经出来,部分央企已经承诺提高他们的工资。让本来就已经畸形高的央企工资继续提高,也实在不是啥好举动,因为央企直接提高工资,这个成本必然由全体国民来承担,他们是不存在内部消化成本的动力的,因为有垄断定价权。转移压力太容易。

(4)提高城镇化人口数量。

用人口刚需来承担房价的压力。首先看人口,目前人口出生基本稳定在1600万,目前人口比例是城市60%,农村40%,也就是能城镇化的人口只有约600万。这数量实在有点低,那就只能从以前的存量上想办法,让以前没有城镇化的人城镇化化,在大学生普遍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在第一轮进城打工已经失败回老家的情况下,二次城镇化如何进行?目前工业化已经进入了末期,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比优势逐步丧失,此时继续城镇化只会是越来越难。唯一有希望的还是这1600万年轻人,但是这个人口怕是很难支撑房价上涨。

(5)棚改继续大比例货币化安置。

这是唯一能够实现的拉高房价的办法,中央低息贷款支撑整个棚改,目前已经在做了,继续扩张,目前看也不太现实。而且已经开始发行棚改债券了,说明中央并不希望全部由自身承担这个棚改的成本和风险。

因此总结下来,房价上涨,土地唯一可控,其它因素都不可控。

2、停、跌

如果房子不大涨,房地产就不可持续了,也没办法让购房人把房价合理化。目前房价尽管收益率非常低,但是大家已经不考虑投资收益,只考虑差价,变成了纯粹的投机品。投机品唯一的信心来源就是低买高卖,完全不考虑投资收益。一个价格不能涨的投机品,是没办法持续的,崩盘不可避免。

三、综合下来看房产税几乎是势在必行,剩下的就是考虑实施的时间点和第一稿面试的时间。

转自知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