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只開發了 10%?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人腦只開發了 10%?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人的大腦雖然有偏側一說,但是所有的功能區在兩個腦子左右都是對稱分佈的,靠著連接倆腦子之間的東西進行溝通,協作處理問題(這個東西叫胼胝體)。

咱們國家那些所謂的右腦開發教育我還是觀摩過的,基本跟跳大神沒什麼區別,有的動作還是從當年氣功熱繼承下來的,可笑至極。

至於那些宣傳人腦只開發了 10%,還有無限的潛力可以挖掘的也都是在放屁。哺乳生物的大腦是幾億年來不斷進化的結果,人類進化出一個這麼大的腦袋,卻只能用 10%,這個腦子每天還要消耗高達 25%~40%的能量供給,你自己想想說得過去嗎?這個智障的進化為什麼還能存活下來?

我們都知道 phD 是博士學位的意思,英文名叫 Permanent Head Damage,藝名叫永久性腦損傷。博士讀久了的人,腦子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因為長年累月的治學和科研任務會永久性的改變他們的大腦構造。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並不會隨著使用而開拓新的區域,而是會壓縮一些沒用的區域,擴展有用的區域。具體的包括神經突觸的連接方式,神經遞質的濃度和分佈的改變,動作電位的變化以及等等,決然不可能開發出原來是空白的區域。

人腦只開發了 10%?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擺明了人類的盆骨就那麼大,生出來的孩子的頭也就只能這麼大了,再大的話是要把母親害死的,所以腦子的最大容量一開始就固定下來了,沒有什麼開發再開發一說。你也只能改變一下腦子裡神經網絡的形態來讓自己適應不同的工作和場景了。

那麼說神童天才能不能後天造就呢,人的智商在出生之後還有沒有大規模的提升呢?

有是肯定有的,但是這些方法要麼風險極高,要麼普適性很差,僅在部分個體上起作用。普世的智商提升辦法根本不存在,你有時間信那些早教機構,不如多學學最基本的教育學來引導孩子;最次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不做熊父母對孩子就很好了。先把這些做好了再去引導孩子開發大腦才是正路。

我有一個同學在康奈爾跟著一個大媽讀生物,這個大媽就是個非常膽大妄為的生物科學家,自己研究出來的結果:懷孕時瘋狂吃乙酰膽鹼,生出來孩子就特聰明,因為大腦在子宮發育時有極高的神經遞質濃度,大腦的神經網絡就會自然而然生的很複雜。雖然這樣做有可能生出來一個自閉症孩子,但是很幸運的是,這個大媽如此實踐之後,生出來的孩子就聰明無比。也算是外部條件影響智商的成功案例了,但是風險很大。

我在大二那一年大腦的發育就屬於智商在後天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和發展,當時我是在李文正圖書館中文保存本閱覽室,按照書架看,從最一開始的哲學架子,一路看到最後的什麼電子工業航空航天。專門挑大學教材和純理論的書看,那一年之後我看世界的角度就完全變了,可以說我的腦結構整個都變了,也因此獲得了智商上的提升。不過這個東西普適性太差,根本不可能有人像我一樣,能踏踏實實坐在圖書館一年,不挑食地把全行業的書全看一遍。

所以與其相信什麼“右腦理論”,相信什麼“人腦只開發了 10%”理論而被割智商稅。不如給孩子一個安定有愛的家庭環境,多花時間帶孩子出去體驗不同的事物,多拓展孩子的興趣,這對於智商的益處可遠比那些早教機構靠譜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