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原本有机会成为明君 却因为一件事长期不上朝 成了昏君

明神宗朱翊钧乃明朝的第13位皇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历皇帝。这位大明的皇帝10岁便即了位,在位时间长达48年,是明朝之最。而也正因为他当时的年幼,在位初的十年杀伐决断之事大多经由首辅张居正代为处理,我想这也为后来皇帝的“叛逆”打下了童年“成长阴影”下的一些基础。

万历原本有机会成为明君 却因为一件事长期不上朝 成了昏君

万历是一位在历史上毁誉参半的纠结体,前后的转变徒引人唏嘘。在他从政初期,起早贪黑亲力亲为可以说是一代好皇帝的典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而后期在功绩上却默默无为,甚至被一些批评家认为是一个沉迷后宫的昏庸帝王。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万历皇帝在性情上的转变?是对前期成果的自傲?还是仅仅只是恣睢无奈的逃避?如果是后者,万历又在逃避什么呢?且听我如下一一道来。、

这就要从万历一时鬼迷心窍宠幸了太后身边的一位宫女说起了,之后宫女王氏怀孕为万历诞下一子,在太后的支持下被封为恭妃。由于皇后始终无所出,在无嫡子的情况下,大皇子朱常洛自然成为大臣们心中最符合礼法的皇位继承者,可是,万历却始终不以为然。在万里心中,国家应该传给自己最爱的妃子之子,即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而大皇子自然就入不了他的眼,这导致大皇子朱常洛无书可念、备受宫人欺负。就这样众臣与万历长达15年的拉锯战开始了。

万历原本有机会成为明君 却因为一件事长期不上朝 成了昏君

自首辅申时行在大皇子3岁时提出立太子之后,诸臣关乎此的谏诤之言就呈指数型爆炸式增长,在每日奏疏中,这样的言论反反复复出现惹得万历厌烦,由此皇帝开始采用强硬的手段来惩罚他们,但是前赴后继者还是不断出现,这些政客展现出作为士大夫的铮铮铁骨。

从万历的角度上来说,作为皇帝竟然无权决定王位的继承问题,无疑这令他感到悲哀,更何况是童年在首辅的阴影下做着傀儡更能体会到被掌控的无奈,于是乎国本之争中与大臣的对抗似也合着理。但是,从大臣的角度上来说,士大夫反对废长立幼出于的是对皇权极端化的考虑,反对皇上将个人意志凌驾于礼法之上。

有些大臣在国本之争中被罢黜,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以至于到后期朝堂上出现无人可用的窘境,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拿朱常洵出生后郑氏被封为贵妃后众臣的反抗来说,此时将朱常洛立为储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姜应麟、沈璟、孙如法此三者反应最为激烈,而姜尤甚因此被从给事中降为杂职,另外两人也被罚了俸禄。这三人并非个案,议者众,万历从此开始对临朝听政感到厌恶,在这样的日积月累的高压下性情的转变无需多言便也是皇帝选择逃避的一种必然了,只能引来后世的一片唏嘘。

万历原本有机会成为明君 却因为一件事长期不上朝 成了昏君

最终的结局出人意料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在这场涉及官员众广的国本之争中兜兜转转一大圈,成为太子的人还是大皇子朱常洛。心有不甘的郑贵妃在梃击案中也不得不收起成为太后的梦想,此时已被封为福王的朱常洵也终在该案的压力下前往封地洛阳。当然,最让人感到世事无常的是,朱常洛登基后的仅在位一个月便与世长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