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西儿”写下六个字,人人喜欢收藏


马文蔚(1904年~1988年),山西太原阳曲县黄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在黄寨村读完小学后,父亲安排他到一家店铺当小伙计。但喜好读书的他却偷偷跑到太原报考山西国民师范完全科。1925年毕业后,留师范附小任教,由于他聪明能干,被推荐到阎锡山创办的育才馆第10班培养。但他并不满足,不久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1930年初,到阎锡山驻南京第三政府内部任科员、监察院秘书。中原大战开始后,经山西同乡傅作义介绍到了上海,投入金融界,在国民党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任文书副主任。

山西“老西儿”写下六个字,人人喜欢收藏

北平和平解放后,处于失业的马文蔚一直赋闲在家。一天在大街上巧遇了时任北京军管会政委薄一波,薄一波问及马文蔚现在的情况,马文蔚无奈一笑,摆摆手说,无事可做。于是,薄一波给了张便条给马文蔚,推荐他去找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那时中国人民银行刚刚组建,亟需各方面的人才。

山西“老西儿”写下六个字,人人喜欢收藏

几天后,马文蔚就去拜访了南汉宸,当南汉宸看着眼前这个人就是在重庆顶撞孔祥熙的“老西儿”(当时对山西人的戏称)时,不禁哈哈一笑,然后说,明天你就来上班吧。1949年6月马文蔚便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并担任了研究员。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接到了为第二套人民币征集文字的任务。按照通常的做法,行名题字者应是行领导或社会知名人士。比如,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行名是董必武同志题写的,中国银行的行名是郭沫若所题。是继续沿用第一版的文字,还是另求新字,南汉辰经过深思熟虑地考量,还是无法定夺。

山西“老西儿”写下六个字,人人喜欢收藏

焦头烂额之际,南行长便想到了身边的马文蔚先生。马先生不仅知识渊博,还有很高的文化书法功底。就在1950年的一天,南行长特意从故宫博物院借来一支宫廷用笔。中午休息时,神秘兮兮地将马文蔚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闲谈几句,南行长便直奔主题,掏出了笔,问马文蔚是否愿意写几个字,试试笔。

山西“老西儿”写下六个字,人人喜欢收藏

当时马文蔚还没反应过来,以为真的只是试试笔而已,就随口问了句:“写什么呢?”马行长回答:“就写咱们银行几个字吧。”于是,马文蔚就按照南行长的意思一连写了好几套“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及年号,共十九个汉字。当时白宣纸用完后,就写在各色虎皮宣纸上,有黄色的,也有绿色的。写完后,马文蔚这才开始意识到,他写的字可能会被用在人民币上,便有些紧张地说:“写得不好,如果哪个有用,可剪开挑一挑,这个‘银’字有点不满意。”

山西“老西儿”写下六个字,人人喜欢收藏

“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书法随后,南行长仔细筛选后,挑出了一套较好的,与其它征集到的墨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最终,还是选了马文蔚的墨宝。最后,总行将设计好的第二套人民币票样送给了周恩来、邓小平和陈云等领导同志审阅、确认、修订上报后,从此马文蔚所写的文字就出现在第二套人民币上了。也就是这样,马文蔚先生在之前毫不知情的轻松状态中,阴差阳错地写下的这些字体隽秀、笔力浑厚的国币汉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