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承包地生出五样财 幸福生活自己奋斗来

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风吹稻浪,鱼翔浅底。深秋的阳光越过大山,洒向枞阳县藕山镇白荡湖村的“施祥龙家庭农场”。

10月12日早晨7时,贫困户施祥龙站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望着再有几天便可收割的稻子,脸上露出笑容。今年51岁的施祥龙,话不多,干起活来毫不含糊。很难想象,他曾是一位尿毒症患者。

♡♡♡♡♡♡♡♡♡♡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2007年,我因为身体疼痛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施祥龙说,四处求医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举步维艰。

主治医生告诉他,要想保命,只能做肾脏移植手术。但是肾源是个问题。令他没想到的是,妻子唐传云瞒着他做了肾源匹配检查,结果正好匹配。就这样,在妻子的强烈坚持下,施祥龙答应了做肾脏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不过高昂的手术费,让他家倾尽所有,还欠债十几万元。

“那时两个孩子还在上初中,

他的身体又不能务工,

每个月吃药需要花费七八千元,

只能靠我一人打工养家,

十分艰难。”

回忆起那段往事,唐传云眼眶有些红,她告诉记者,“2014年,我们被确认为贫困户,享受了医疗政策,原来一年需要10万多的医药费,报销后,每年只要掏1万多元,大大减轻了负担。”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政策很好,但贫困户不能什么都依靠政府,自己当懒汉。我们有手有脚,我不相信自己会一辈子贫穷下去,幸福是靠自己奋斗来的!”施祥龙立志要脱贫

2016年

他承包了215亩田种植水稻,成立了枞阳县施祥龙家庭农场。但收益并不高,仅能维持正常开销。就在施祥龙忧虑时,帮扶干部和村干及时引导鼓励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寻找出路。

2017年底

他尝试稻虾混养、循环养殖降低生产成本,今年又承包100亩地,一边摸索一边学习,起早贪黑开始养殖龙虾。

辛苦努力总会带来回报。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今年5月份开始,

施祥龙每天销售成虾300斤以上,

日均销售额达到6000余元。

龙虾丰产后,尝到甜头的他又继续学习种植新品种——无公害长粒香水稻,继续采取循环养殖模式,在稻田内养殖50只家鸭,帮助稻田除虫,一则省去了人工除虫的成本,二来不需施用农药。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徐徐微风中飘来淡淡稻香,施祥龙和记者算起了他的脱贫账:“我今年龙虾收益30多万元,种植出的绿色生态水稻,每斤可售8元,年底我就要脱贫了。

如今,一刻闲不住的施祥龙,又在农场周围种植了葡萄与桃树,还承包10亩鱼塘。“我种水稻、种果树,养鱼和龙虾,还养鸭,一块地生五样财。”施祥龙得意地说。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施祥龙深有感触:“扶贫政策是我生活中的‘艳阳天’!现在生活好了,我要帮助更多困难的人,让他们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

如今,施祥龙家庭农场带动了附近12户贫困户就近就业,他按照工作小时计工资,务工人员年工资收入1万到1.5万元。

施祥龙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探索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前来“取经”的贫困户,希望大家一起早日脱贫。

脱贫攻坚|金秋里,听施祥龙算“脱贫账”

“明年我打算再承包100多亩地,再扩大养虾、养鱼、种稻面积,还想再养些羊,打造农村生态农庄。”聊起未来,施祥龙笑得灿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