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糧改飼」再上新台階?臨夏州深入開展「糧改飼」工作紀實(上)

推動“糧改飼”再上新臺階

——臨夏州深入開展“糧改飼”工作紀實(上)

推动“粮改饲”再上新台阶?临夏州深入开展“粮改饲”工作纪实(上)

臨夏縣組織人員青貯玉米秸稈。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史有東

推动“粮改饲”再上新台阶?临夏州深入开展“粮改饲”工作纪实(上)

廣河縣恆達眾誠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員工在加工打包玉米秸稈。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史有東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睿君 通訊員 趙懷斌 麻紅梅

臨夏,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也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近年來,臨夏州立足農業地區實際,在全省率先推行“糧改飼”工作,既提高了玉米種植效益,又解決了畜牧養殖飼草不足的問題,探索走出了一條“糧飼兼顧、草畜配套、以養帶種、農牧互促”的循環農業發展和產業扶貧新路子。

金秋十月,走進臨夏州,從廣通河畔,到萬頃北塬,在廣袤的大地上,無論是水澆地、臺塬地,還是梯田裡、山旱地,130萬畝玉米長勢格外旺盛。“要搶抓當前飼草玉米全貯的最佳時機,迅速行動起來!”為此,臨夏州委發出號令,在全州範圍內打響一場“糧改飼”的戰役。

通過幾年的努力,在“糧改飼”及其他脫貧舉措的帶動下,臨夏州脫貧攻堅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貧困群眾的“錢袋子”鼓了,持續穩定增收也有了保障。

9月23日,記者來到全國旱作農業示範縣廣河縣採訪時,分管農業的縣政府負責同志表示,廣河縣一定能如期完成玉米秸稈飼料化利用收貯面積達到20萬畝、實施全貯玉米青貯50萬噸的“糧改飼”任務。

三甲集鎮伊澤苑養殖公司是我省唯一一家進入中國全貯飼料生產20強的企業,公司經理蘇銀礦告訴記者,企業做“糧改飼”的信心很足,目前已有省內外許多大型養殖企業紛紛前來考察訂購飼料。如今,伊澤苑工作人員不分晝夜工作,目前已經全貯飼料2萬多噸。蘇銀礦指著堆積如山的全貯飼料說:“這還遠遠達不到市場的需求,今年至少要打包4萬噸以上……”

據廣和縣農牧部門負責人介紹,全縣全貯能力達4萬噸以上的糧改飼企業目前就有13家。

企業在忙著全貯玉米,千家萬戶也在忙著收穫。在莊窠集鎮,農民們正在30多個點上緊張地進行玉米全貯。

在紅星村,馬哈克等幾個年輕人正在粉碎玉米。“我們從南方工廠請假回來,聯合起來把我們6家人的40多畝玉米全貯完之後,再去打工。”見到記者,馬哈克停下手中的活說道。

據瞭解,馬哈克家裡養著6頭牛,他只需要把飼料準備好,妻子一個人不僅能養好牛,還能照看好兩個孩子。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由莊窠集鎮最先實施的鎮村黨委政府、幫扶工作隊幫助引導,協調機械、電力、運輸等部門,組建了一個個“糧改飼”互助小組,讓每一戶農民都參加到“糧改飼互幫小組”的模式中。

據統計,廣和縣有102個村享受農機補貼,發放新型糧改飼農具1530臺,動員千家萬戶參與到“糧改飼”全貯工作中。

臨夏縣早早立下糧改飼“軍令狀”——2018年,在完成州上下達糧改飼任務5.2萬畝的基礎上,力爭達到6萬畝,並且要實現北塬片鄉鎮玉米秸稈清零,其他鄉鎮也要迅速推進的奮鬥目標。

9月24日,在臨夏縣公路沿線的黃泥灣、紅臺、營灘和尹集等四個鄉鎮,一臺臺玉米收割機、打包機不分晝夜緊張地運轉。

在黃泥灣鄉,記者瞭解到這裡的群眾擅長養牛,家家戶戶都養牛。去年,由於嚐到了“糧改飼”的甜頭,今年每一戶群眾參與“糧改飼”工作的積極性很高。目前,已經完成糧改飼1500多畝。

在臨夏縣北塬片安家坡鄉中寨村,記者看到燎原養殖基地流轉的5000畝玉米田裡,2臺大型收割粉碎機在工作,每臺每3分鐘裝滿一車,30多輛轉運車不停地運輸。負責人朱建平介紹:“連日來,我們加班加點工作,雖然飼料貯存的任務很重,但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直到北塬上看不到一株玉米秸稈為止,全力做好貯存玉米飼料工作。”

在臨夏縣紅臺鄉,縣農牧部門幹部周紅芳說,臨夏縣養殖業發展速度快,養殖大企業多,規模化程度高,“糧改飼”群眾基礎好。全縣糧改飼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經完成2.5萬畝。

今年雨量充沛,東鄉縣的山山樑梁、溝溝岔岔裡33萬畝玉米長勢喜人。多雨低溫,玉米黃熟有困難,但“糧改飼”最合適。臨夏州“糧改飼”工作推進會後,東鄉縣迅速掀起了“糧改飼”工作熱潮。

據統計,東鄉縣共計投入各類資金7800萬元,其中政府投入資金5800萬元,企業、合作社及種養大戶自籌約2000萬元。至目前,已經完成州上下達3.3萬畝糧改飼任務,共揉絲打包青貯12萬噸以上。

9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東塬鄉毛溝村,看到鎖折公路兩旁,所有的玉米都被全貯裹包,毛溝村提前完成了100畝玉米全貯裹包任務。

毛溝村6社村民馬作成告訴記者:“由於村幹部和幫扶幹部的全力幫助支持,我家今年的10畝玉米都已經全貯裹包了。”馬作成指著在家門口整整齊齊壘起的一包包飼料高興地說:“這是我們家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據瞭解,馬作成現在家裡只有一頭牛,如今有了這麼多的飼料,他正想辦法訂購9頭牛,擴大養殖規模,早日脫貧。

“糧改飼”在東鄉縣已成為廣大鄉鎮村幹部和群眾的自覺行動,許多群眾紛紛要求對自家的玉米全貯打包。村幹部和幫扶幹部不顧疲勞,每天忙碌在田間地頭。

“不見一株玉米秸稈,讓全市6000畝玉米都成飼料!”這是今年臨夏市確定的“糧改飼”目標。

臨夏市於2017年11月,在全省率先順利通過省級貧困縣退出核查驗收和第三方評估;並於2018年7月,順利接受國家第三方檢查評估驗收,成了臨夏州脫貧攻堅的排頭兵。

如今,全市上下一致認為,“糧改飼”是提升養殖業發展基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主要舉措,也是保持好臨夏市城市農村全域無垃圾成果的重要保證。為此,全市幹部群眾全力投入到“糧改飼”工作之中。

連日來,記者在臨夏市的4個鎮看到,哪裡有玉米秸稈,哪裡就有負責“糧改飼”工作的幹部,哪裡就有忙碌的群眾。如今,各鎮、東區街道按各自實際,已有序展開“糧改飼”工作,八坊牧業、俊林養殖合作社等企業(合作社)全面開始收購農戶玉米,青貯飼料,目前已累計完成200多畝。

新舉措闖出新出路。據介紹,臨夏州實施的“糧改飼”工作正在產生積極而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成為臨夏州農村“三變”改革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