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时刻忘不了重要的人!他们都是《甘肃农民报》的老报人

把希望播种在田野上

重要的时刻忘不了重要的人!他们都是《甘肃农民报》的老报人

农民报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从1951年3月15日第一张《甘肃农民报》创刊至今,65年来,这张报纸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积极宣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办出了一定特色,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虽然这中间曾因经济困难时期新闻纸紧缺和十年动乱,两次停刊;但风雨过后,便又很快复刊,而且比停刊前更受读者欢迎。特别是1978年第二次复刊,适逢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陇原大地,编辑部积极组织力量,宣传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我省农村变革的伟大进程。其中一些调查和报道成为省委制定农村政策的依据,一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报纸的《农家富》专刊和《春雨》副刊也极具特色。著名诗人李季的经典叙事长诗《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就首发在我们的副刊上,著名的民间叙事花儿《马五哥与尕豆妹》也是我们的编辑搜集整理并发表在我们的这张报纸上。 我有幸参与了1978年的第二次复刊工作,并在这块田野上劳作了16年。我的许多同仁同我一样,走进这块田野时,还正风华年少,离开这块田野时,却已青丝成霜。他们都曾相聚在这里,为丰收的陇原大地播种过希望。如今,新一代的同仁又在这块田野上续写着几代老农报人的梦想。今天的报纸比以前更鲜活、更受农民读者的欢迎了。我羡慕这群寻梦追梦的新农报人,真诚地祝愿我的这新一代同仁们再接再厉,把希望织进梦里,把希望播种在田野上,让希望在陇原大地上开花结果,铸就辉煌!

办农民报 说农民话 做农民事

重要的时刻忘不了重要的人!他们都是《甘肃农民报》的老报人

《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了,可庆可贺! 我是1965年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到甘肃日报社的。进入报社后,第一步就踏进了甘肃农民报社,成为农民报的一名编辑。十年动乱中,农民报被逼停刊。1978年1月报纸第二次复刊,我于1983年又第二次进入农民报,直到1997年退休离开甘肃农民报社,前后在《甘肃农民报》工作了近20年。真可谓:刚进农民报时,正值青春年华;离开农民报时,却已两鬓染霜。我可算是一名有始有终的农民报老人手了。

在《甘肃农民报》工作的20年,是我人生中学习、锻炼、成长的重要时期。因而,我热爱农民报,依恋农民报,和农民报结下了不解情缘。究其原委:一是走对了门。当我一踏进农民报的门,就感觉到这里充满浓浓的“农味”,大家说的做的都离不开“农”字。当时的领导第一次找我谈心时,就语重心长地说:在农民报工作,就要说农民话,做农民事。我出生在农村,对农村喜爱,对农民比较熟悉。现在,又和农事沾到一起了,庆幸自己走对了门,如愿! 二是加入了一个好团队。甘肃农民报社是一个有着团结奉献传统的好集体。一到农民报,处处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同志新战友,大家非常热情友爱,真像一个大家庭,似一家亲兄弟,做什么事都是一条心,一股劲。自己能和这样一个好团队的同仁共事,舒心!

三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业。《甘肃农民报》是省委为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办的一张报纸,是省委在农村的重要宣传工具,也是省委密切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甘肃农民报》打创刊之日起,几十年来始终遵循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办报宗旨,为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全省享有盛誉。农民群众称赞《甘肃农民报》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学习科技的园地,基层干部的助手,农民致富的参谋”。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岗位上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几十年,是做了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值得!

《甘肃农民报》走过了辉煌的65年。我们祝愿《甘肃农民报》与时俱进,越办越好!

愿《甘肃农民报》永远年轻

重要的时刻忘不了重要的人!他们都是《甘肃农民报》的老报人

我与《甘肃农民报》同龄,这是一种巧合,当然也是我的一份荣耀。 对于人生而言,65岁,已是花甲之年。对于一份报纸而言,这正是成熟稳健的时节。在喜庆创刊65周年的时候,衷心祝愿《甘肃农民报》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永远年轻!

65载春华秋实,65载霜晨雨夕。竭诚为农民服务,是《甘肃农民报》永恒的办报宗旨。几代报人薪火相传,用心血架起一座座连心桥、信息桥、致富桥,把党的关怀和农民的渴求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昨天的《甘肃农民报》,成为千千万万读者的集体记忆;今天的《甘肃农民报》,成为陇原父老乡亲致富奔小康不可或缺的朋友。

光阴荏苒,春秋代序。从1995到2010,我与《甘肃农民报》共同走过了16年,度过了一段人生难以忘怀的激情岁月。5000多个日夜,我和我的同事们殚精竭虑,甘苦备尝,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我们欣慰于报纸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感动于彼此的辛勤耕耘与努力。

时代在进步,《甘肃农民报》在发展。新一代年轻报人,肩负使命与责任,传承光荣与梦想,实现了《甘肃农民报》的跨越式发展。办报水平和报纸质量进一步提高,出版期数和报纸版面不断增加,发行量逐年增长,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些成绩,令人欣喜备至。

鹏霄万里,前程似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甘肃日报》农村版,《甘肃农民报》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我们坚信,在省委宣传部和甘肃日报党委会、社委会的领导下,《甘肃农民报》一定能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传承中突破,在创新中前行,在激励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决战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铸就就新的辉煌!

心里永远想着农民

重要的时刻忘不了重要的人!他们都是《甘肃农民报》的老报人

今天是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的日子,可喜可贺。

我曾在农民报工作了11年,从一个少不经事的毛头小子,成长为还算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其中的酸甜苦辣、悲喜忧乐自不待说,只是在这样一个年轻、朴实、团结、奋进的团体里,我不仅学会了采访、写作、编辑、组版,掌握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更领悟到了怎样处事,如何做人。

我至今记得农民报的办报宗旨:眼睛盯着农民,嘴巴对着农民,心里想着农民。三句话最关键的,是“心里想着农民。”“想着”,就是山歌里唱的“见不上个妹妹来手发软,拿起了个筷子端不起个碗。”

离开农民报三十多年了,至今爱说的是农民报的人,爱讲的是农民报的事。

那是我们在报社最快乐的日子。

快乐,是因为年轻,因为单纯,因为可以像任何一位老乡那样,满足于“冬有棉,夏有单,缸里有水,柜里有面。” 有人说:“汤没有盐不如水,人没有钱不如鬼。”我不信。

我觉得,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除了物质的需求,一定还要有形而上的,比如朴实,比如诚信,比如善良,比如乐观。而这,只要拿出定力来,长期与农村、农民打交道,你会不知不觉被感染的。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六十五岁的农民报,应该可以听得下各种各样的话。

比如我这些并不慷慨激昂的话。

重要的时刻忘不了重要的人!他们都是《甘肃农民报》的老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