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竟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

01

前几天,发小李倩做了一件令我大吃一惊的事,她辞掉了月薪过万的工作,回家自己带孩子了!

李倩告诉我,促使她辞职的,是一个细节:

上周末,她和母亲带女儿去逛商场,2岁的女儿看中了一套小猪佩奇玩具,爱不释手想要买下来。但是母亲认为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玩具,不能再买了。

女儿刚变脸要哭,抬头触碰到了母亲凌厉的眼神,突然一阵颤抖,就再也不要玩偶,乖乖跟她们走了。

女儿的颤抖,唤醒了她从小到大的痛苦回忆。

学生年代,母亲希望她一门心思读书,又担心她爱美、早恋,便一直给她剪短发,要求她和男生保持距离。

一次,她和一个男同学顺路一起回家,俩人有说有笑,正好被路过的母亲看到了。回到家,母亲训斥了她很久,直到她同意不再和那个男生有任何来往,才作罢。

可是,等她大学毕业、工作稳定后,母亲又拼命“催婚”,给她安排各种相亲,硬是逼她在30岁之前匆匆嫁了出去。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

李倩就是这样一个心理问题众多的“乖孩子”, 她总是担心不被认可,习惯去迎合别人;她优柔寡断,在做决定时会茫然失措;她胆小自卑,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怀有恐惧……

她说,“这么多年来,我活得一点都不开心。我完全不能忍受,母亲把同样的痛苦,再加诸到我的女儿身上!”

听话,竟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

02

心理学认为,人性的核心在于内部有一个“本能的内核”,它希望摆脱外界控制,朝向满足自我选择、自我实现发展,成为自己支配自己的人。人总是希望实现自己的需要,只有本人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听话的乖孩子,往往通过压抑和忽略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没有满足的需要。

可是,如果一个人真正的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他的快乐和舒适从何而来?

他甚至会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世界文学巨著《无声告白》里,就讲述了一个因听话而引发的悲剧:

主人公莉迪亚因为母亲的一次离家出走,安全感被严重破坏。由于恐惧母亲再次离开,她开始讨好、迎合母亲,努力学习并不喜欢的医学、物理、化学,收下了一本本妈妈希望她读但她并无兴趣的书。

母亲希望莉迪亚继承自己的心愿,成为一名真正的女医生。然而,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她开始意识到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最后,只能用自杀去获得解脱!

莉迪亚用惨痛的教训告诉大家,人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实的自己。找自己,是天性使然。

莉迪亚的故事,更是成千上万家庭的缩影。

近年来,孩子自杀的新闻屡见报端。纵观这些新闻的背后,往往站着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和被迫听话的孩子。

心理医生指出,孩子太听话容易失去自我,活在别人的目光中,缺乏对社会、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

听话,竟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

03

强迫孩子听话,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它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还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阻碍时代的发展。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德国妈妈让她的孩子画一条金鱼,但是孩子却画了一条蓝色的鱼。这位德国妈妈不仅没有批评孩子,还夸他有想象力。

这要是在中国家庭中发生,孩子很可能会受到责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都说了让你画的是金鱼!”

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我们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却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扼杀在了摇篮里!

在创新能力如此重要的年代,“乖孩子”通常循规蹈矩,很难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大多在普通岗位上工作。

而很多真正的成功人士,从小都是所谓“不听话”的孩子。

就比如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乔布斯,从来不相信也不喜欢权威。小学时,他觉得学习沉闷无聊,调皮多动,经常恶作剧。

养父母意识到了他看事物的方式与众不同,从来没有因为他在学校犯错而惩罚过他。有一次,老师把乔布斯遣送回了家,养父保罗却对老师说,这不是他的错,如果你提不起他的兴趣,那是你的错。

调皮多动的性格,让乔布斯对新鲜事物抱有极大的热情,敢于做一些别人想不到或不敢做的事情。后来,他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改变了世界!

同乔布斯一样,科学家牛顿、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等,曾经也是“不听话”的孩子,却都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名人。

一个时代的进步,离不开这些创新者的推动。

强迫孩子听话,说不定就会将下一个牛顿、爱因斯坦,扼杀在了摇篮里。

听话,竟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

04

在读《窗边的小豆豆》时,有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

小豆豆在被学校退学后,妈妈带她来到了巴学园。

初次见面,校长小林先生鼓励小豆豆说说话。没想到,小豆豆东拉西扯、滔滔不绝,说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如:

鼻涕流出来的时候,她总爱刺溜刺溜地吸鼻涕;爸爸在海里游泳游得真棒,还会跳水;家里有只狗……

然而,校长一个哈欠也没打,探着身子非常认真地听她讲了整整4个小时的话,还不时地问“后来呢”“还有什么想说的呢”?

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的人,并想永远和他在一起,因为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人听自己讲这么长时间的话。

小林先生用他的爱护和尊重,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孙晓云说:“中国父母最难能可贵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自己怎么想。’”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要孩子听话,却很少愿意去听孩子说话。但其实,真正的教育是从心对心的对话开始的,而这样的对话是从认真倾听开始的。

我们可能无法像小林校长一样,听孩子讲4个小时的话。但是,我们可以努力由之前的1分钟变成5分钟,由5分钟变成半小时,甚至更久。

在一次次的认真倾听中,我们将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一次次的积极表达中,孩子会成长得越来越健康,不断发展独立的思维、创新的头脑。

与其要孩子听话,不如先好好听听孩子的话。

把说话的权力交给孩子吧!你会发现,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更独特、更具有创造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