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改革开放不得不说的故事:路,强国富民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身为金堂人又在金堂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我,想以回眸自己走过的路来纪念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我的老家在清江镇双堰村11组(原红旗大队6小队)。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过去“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出门穿雨靴、回家拌脚板”的情景记忆犹新。如今的乡村,原来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早已变成了平直整洁的水泥路甚至炒油路。村与村之间,水泥路完整地贯穿为一体,每条水泥路旁都修有排水沟。宽阔的水泥路和水沟旁还装上了安全护栏,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各种货车,来来往往,穿梭不停。

乡村道路的硬化,大大改变了农村人的生活。下地干活,可以开着农用三轮车,非常方便和安全。我有一个哥哥、三个弟弟在老家,父亲主要由老五照顾,因此我回老家基本上是去老五家。老五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菜,也种小麦、水稻。村上有几家人外出打工留下的田都由他种,他很能吃苦,很舍得干。老五开着农用三轮车去种菜、买化肥等等,每天忙碌地奔波在希望的田野上。到了菜大量上市的时候,有菜贩子专门开着车上门收购。在收割小麦和水稻时,就请专门的收割队,用收割机收割,收割的粮食自己拉回家晾晒。他家有一个较宽的晒坝,紧邻清江镇到青白江区城厢镇的水泥路,种田、卖菜特别方便。

村村通公路,城乡客运比比皆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只要你一招手随时都可以去县城、去邻村。道路的通畅、便利,使得邻里、亲戚之间的走动越来越频繁,感情也越来越近了。“要致富,先修路”。农村公路建设,带来了农村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带动了农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改善了农村消费理念,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路,在延伸。交通的变化,特别是高铁的发展,在近几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回想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我多次乘火车到沈阳,每次都要坐几天几夜才能到达,火车轮子与火车轨道摩擦而响起的“喀嚓喀嚓”声,至今还在脑海里回响。2017年、2018年,我和家人专程乘坐高铁,分别到重庆和西安去旧地重游,体验新时代。在时代的列车上,我体会最深的是:祖国强大。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感觉到大国工匠带给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出行便捷生活水平提高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奋进、最具活力的国家。

家乡的路,祖国的路。一路走来,我已走进满天晚霞。回眸走过的路,展望前面的路,我情不自禁,我赞叹不已——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本文作者 何胜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