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写给妈妈的话:就算我们有所不同,我也依然爱你


95后写给妈妈的话:就算我们有所不同,我也依然爱你


「代沟是真的,爱也是真的」

好书君言


95后写给妈妈的话:就算我们有所不同,我也依然爱你



“他们到底在高潮些什么啊?”

这次国庆回家,因为这一句话,被老妈教育了很久。

主要还是崔永元和范冰冰的锅,作为一个“资深”编辑,时时把握社会热点是必须具备的素养,所以在我躺在沙发上刷微博关注事件发展的时候,就不小心把“高潮”这两个字喊出了口。

在南京待久了,同事朋友都是年轻人,网络用语张口就来,回到家也没个遮拦,一时嘴快,可说完这句话的下一秒,我就感觉到有一道目光如此闪亮,直勾勾地盯着我,危机感立马从脚底涌向了头皮,恨不得把刚刚说的话生吞下去。

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在我扭头看向老妈时,已经看到她背后腾起熊熊燃烧的怒火:

以“你个女孩子,这种话怎么说的出口?”为圆心,以“廉耻”“教养”“素质”“是非”为半径,批头盖脸地教育了我半小时。

她甚至说:“你再这样,我就和你断绝母女关系!”

(我妈就是这么夸张,所以她基本说到不会做到。)

就算我费力解释“高潮”只是一个网络用语,但最后还是被训得服服帖帖,认真保证下次绝不说出这种粗俗话语。

我妈也算是和新时代比较接轨的人,至少不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乱七八糟,毫无根据的养生文章。

但是她最不喜欢看到的就是我说网络常用语,和“性”沾边的更不行,不单单是我妈,身边很多人的母亲都是如此。


95后写给妈妈的话:就算我们有所不同,我也依然爱你


就拿我朋友小花的妈妈来说吧。

小花妈妈的朋友圈很精彩,全都是链接分享:

“牢记五种养生方法,老人平安过盛夏”“心、肝、脾、肺、肾、有多好,脸蛋就有多漂亮”“养生不排寒,一切都白谈”“身体好,就是这辈子最出色的成就!(深刻)”“奶茶吸成瘾,珍珠奶茶或含有致癌成分!!!”

小花妈妈不仅按照链接内容严格要求自己,还经常对小花的生活指指点点。

小花在朋友圈晒日程生活的照片,评论里总是少不了妈妈的关切问候:


95后写给妈妈的话:就算我们有所不同,我也依然爱你


95后写给妈妈的话:就算我们有所不同,我也依然爱你



如此种种,渐渐地,小花不太愿意给妈妈看到自己朋友圈的动态,虽然这些评论都带着爱和关心,但小花只想减少一下这些被传递过来的频率。

所以微信的分组功能简直可以说是小花的救星,亲人,同事,朋友,都依据自己的亲疏程度划分等级安置在一个个互不干扰的分组内。

认真工作,深夜加班的只对老板和同事可见,枸杞养生,岁月静好的只对亲人可见,喝酒蹦迪,购物扫街的也只对朋友可见。

小花完美地利用了微信的分组功能,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真实的“戏精”。


95后写给妈妈的话:就算我们有所不同,我也依然爱你


长辈们都不能懂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一个又一个新潮的“网络用语”,也不太能理解微信的分组功能,和这些相比,他们最不能理解的就是“AA”。

AA在年轻人眼里已经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好友出门吃饭,聊天聊到天昏地暗,就算喝酒喝到不省人事,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定是:“AA啊,多少钱记得告诉我!”

但是我妈就特别不能理解这种相处模式,他们那辈人出去吃饭都是这顿你请下顿我来,你来我往,才有了交集才有感情也才有了人情。

AA是把一起吃饭的钱都算的清清楚楚,是计较,是太冷漠。

互相欠着感情才能更加深厚也是我妈那辈人最坚不可摧的想法。

所以每次我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我妈总是会叮嘱我一句:“不要总是AA,多请别人吃饭。”

我嘴上应付着“知道啦”,实际上一次都没有听进去过。


95后写给妈妈的话:就算我们有所不同,我也依然爱你


在我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很多我以前那片天地里接触不到的东西,一时间感觉自己眼界高了,见识广了,和小城市里的那些人(包括我的父母)都不一样了。

习惯性地挑剔一切,对于父母的关心问候也总是带着苛刻的眼光,于是在假期回家时和他们也总有争吵。

认为他们说的他们做的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可是我们在追求想要的崭新生活的同时,总是忘了背后还有很多双关切的目光。

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我才明白:

教育我不要乱说话其实是不想我被别人看起来很轻浮,小花妈妈朋友圈的评论是希望小花更加健康,对于AA的反对也只是为了巩固我的朋友关系,这些做法在我们看来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在他们眼里已经是能够给予的最大帮助。

所以就算他们一直这样,现在的我也愿意对自己说:“

我爱他们,所以我接受这样的关心。”

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