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十年前重建的惠州城墙沿着朝京门向两侧展开

朝京门,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惠州地方官扩建城池,始增此门,当年为北门。洪武二十年(1389),惠州设卫,再扩规模,改北门为"朝京门",始传其名。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暴动之年 护城有功

朝京门,固有“一心向着朝廷”之意。在1982之前,朝京门一直是惠城最繁华的渡口。出身布衣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上位便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大兴科举。惠州的读书人当然也有金榜题名的梦想,于是揣上经书,穿过城门,登上停靠在东江岸边的渡船,带着自己“一心向着朝廷”的梦想从北门离开,踏上赶考的路。到了洪武二十二年,在明朝的第三个状元产生之后的第二年,惠州的北门扩建之后便得来了自己的新名字——朝京门。1982年东江大桥建成通车以后,朝京门作为渡口的历史便结束了。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沿着滨江西路,一侧是斑驳古城墙,一侧是滔滔东江水

从战略地位来讲,惠州贵为“东江要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这座城池从未失陷,守护惠州的,就有城墙巍峨的身影。《惠州文史》上记载了一首当时的民谣:“铁链锁孤舟,飞鹅水面游,任君天下乱,此地永无忧。”故而朝京门素有“惠州天堑”之称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老树的根须沿着墙体垂下又扎根墙里

惠州府城墙总长七里三,为宋代修建,至南宋末年倾塌,明洪武22年扩城重建,是惠州历史的见证,又经受多次战火洗礼,最终在80多年前,所有城门楼悉数被毁。2006年7月3日,地处东江南岸、与数百米明代古城墙相接、按照明代惠州北城门原样恢复重建的朝京门城楼重新屹立在东江边,展现在市民面前。从朝京门至东新桥头,城墙保存约8 0 0米,虽不及总长的四分之一,但在广东再也找不到第二条这样的古城墙了。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明代的古城墙,写满了历史的沧桑

朝京门就像一个坐标,几百年来指引着人们的方向,也引领人们去探寻惠州的历史。沿着重新修砌的台阶走上城楼,仿古的青砖城墙掩映在绿荫下,朱红的楼台,大红的灯笼,重建的朝京门金碧辉煌,却少了历史的沧桑,仿佛这里从来没有硝烟。走下城楼,沿着东江边的城墙走过去几百米,仿古的青砖城墙与明代的古城墙相连,此处,历史与现代文明激情碰撞后又完美结合。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从墙体里生长出来的枝叶穿越时空吐出新绿

一座城市的历史与城门城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惠州的历史,朝京门开启着朱红的大门欲说还休。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大隐于市,发现广东省最长的千年古城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