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东江边上的万年村有座四角碉楼,1942年,一代巨商李佛戴在这座碉楼里撒手人寰,享年73岁。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座老屋依然坚固挺拔,在风云变幻中岿然不动。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李佛戴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自小随父做糖、油生意在当时封闭的自然经济农村市场中,投资农产品加工销售,李佛戴获得丰厚回报

。据传,宣统年间其家业已积聚甚巨,资金约值银十余万两。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清末民初,广东政局长期动荡,惠州连年战祸频生,农产品价格升跌变化急剧,李佛戴借助农村市场偏安的环境,囤积粮食、抬价倒卖,在动乱的年代中成为惠州商业大腕。因其奇货可居的商业手段,发迹之后的李佛戴被商界中人冠以“过刀六”的诨号。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石雕壁画

上世纪20年代初,发迹后的李佛戴跻身惠州士绅阶层。在陈炯明广州武装叛变失败后,先后给盘踞惠州的杨坤如、蒋介石缴捐军饷白银四万元和白银五万元。但这送出去的九万白银并没有使李佛戴“脱富致贫”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精美的檐下石雕

进入陈济棠主粤时代(1928—1936),广东政局相对稳定,资本雄厚的李佛戴迎来了一生经商最辉煌的时期“农贸大腕”跻身金融业,李佛戴亲自坐镇,在广州开设商行,经营现金汇兑业务,并发行“银票”,流通区域下达广州,上至东江两岸圩场。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正当李佛戴踌躇满志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李佛戴不得不移居香港,转移资金在香港和越南置业。但是,战火无情,随着日军侵犯华南和引发太平洋战争,李佛戴在国内和海外的资产损失殆尽,毕生业迹在战祸中化作转眼云烟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老宅里,烟火与破败共存

1942年,享年73岁的李佛戴在万年村刚刚建好的豪宅里撒手人寰。后来啊,宅子被征用,成了部队的住所;还充当了20年的中学校舍......在变幻的岁月里,老屋的生命逐渐衰竭,碉楼成了空洞的摆设,用来巡逻御敌的“走马道”再也无人能行走其上,就连城墙上的铳眼,也没有了昔日警戒的眼神。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1995年,老屋重回李氏后人的手中,经过一番集资修葺,总算是留住了老屋的原貌。现今,老屋里依然居住着李佛戴的孙辈李学英及家人。半个世纪的纷扰唏嘘过去了,愿岁月静好,愿花好月圆。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