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太极拳的掤,捋,挤,按

总想把掤,履,挤,按说得透彻一些,让学习者有一个可学可用的慨念,总未能实现,实属水平问题,今天再作尝试,如果不行则作罢,如能些许有用当不虚此言,看结果罢,我亦不得而知……。

细说太极拳的掤,捋,挤,按


塔手即掤,此掤一般是微侧身子,目视对方,这是掤到的位置:松柔,随顺,亦可听到对方的劲力。一等;雄浑,粘牢。二等;浑厚,有沉粘。三等:厚重,有压力。四等;重轻,有变化。以下则有顶,有呆,有夯,有飘,有滑,有木之感,总之是粘不住,有蛮力之象,以上是我认识的一些功夫所在,具体很难讲,有时也不是一次就掂量出来的,但总的讲,搭手功夫是藏不住的。


雄浑之劲何处来,我想单靠打套拳是难以达到的,有功法练就的,苦练巧练,持之以恒练就的。

余认为抖扞可能是其主要练习手段,没有这个基础何来这种整劲,震劲,松柔透劲。还有打沙袋等方法,这里就牵涉到如何去项,去呆,去木的练法了。劲不通过抖扦,打沙袋等方法是难以练出来的。很多人讲所谓的松,不知道在实际使用上如何?我师门老师曾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举重若轻是功夫,此轻何来,练就的,轻松也。所以松是实力的显示,在实际中是练松,练透,去顶,去呆,去木。


我们曾有一柄七斤重剑,是杨澄甫和我汇川师公用过的,老师传给我们,教过我们用剑,感受得到其中份量和劲力。到底什么是太极拳之松紧,实际讲是一种境界的认识,功夫的理解。单就松紧慨念讲,是认识不够的。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细说太极拳的掤,捋,挤,按

再讲讲对棚劲的认识,首先它是一个“随劲”,随对方劲大小,深浅,高低,而变化的劲。具有不丢,不顶,粘连粘随性质的。具有丈量,试探,全方位等特性,所以它符合;力由脊发,植于根,发于端的条件。根的作用在于反弹和运化,没有地面的作用,劲是集中不起来,也运化不掉的。抖扞就是手臂的加长,运化这个加长三四米,重若干斤的棍子无论对于根,梢,力点,对于身法,腰腿能力,抓地力,平衡,基本功都是无以复加的。这样练出的劲豈能不大,犹如撬棍原理,四两拨千斤就名之实归了。听老师讲,澄甫先生和师公后来练枪都用三四十斤的大铁枪了,用沾枪,掷抢,等十三枪练出来,其劲是可想而知,非一般可比了,在这种功夫下,就呈轻松状态了,而且是真正的太极拳功夫。我们门内是比较注重这方面内容的。我们亦不敢多练,弄不好会伤身的,这方面内容将在练养结合中谈到了,这里不累述了。

履是一个反映劲,是对对手的反射,原理在于不顶,随顺劲,是听劲的结果,其结果还真不能丢了,不丢不顶,不拨,不抽是履劲的直实内容,沾连沾随才能尽享主动,有不少人把履,理解为扯劲,拉住对方手往侧边拉,还生拍把对方拉进怀里,所以拼命侧身往外拉,这样做,第一,劲明了,被对方觉察。二,不随顺了,显生硬了。履劲为什么要轻,就在于随,顺,柔,圆,化,引,要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完成,引进入空,牵动四两拨千斤是最实的写照了。也是后发制人,后发先至的太极意蕴了。值得注意的是履中的变劲和劲变,所以履是一个巧劲,往往带有挫,引,勾,挂,抓,带,刁等手法结合。单手,双手,内臂,外臂,内腕,外腕,甚至手指都会用到,劲也在各部位转,各部位灌。履不简单,简单之履成不了太极真谛。

细说太极拳的掤,捋,挤,按

挤——太极拳是化打结合的功夫,棚是功夫丈量的话,履是以化为主的技术,那么挤就有攻击性了,是化即是打的呼应了。这样一来有不少人就把“紧打”联系起来了,所以一到挤就紧了,结果还没有发,对手就避开了,甚至顶住了你,推手中往往碰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先紧起来有关,所以说太极拳的松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说松就能松的,这里我想说的松其实是一种境界,是功夫的写照,不是意识所能控制的。假如意识能控制的话,太极拳早就可以登堂入室走在格斗前列了。挤的难度在于前手的垫,前手一定是垫的作用,很松随的垫,一点不紧的垫,能随时劲变的垫,只有这样后面的挤才能真正挤出劲,挤具有双手轮换的挤,或变履后再回到挤。所以挤劲是个复合劲,劲变劲。是个攻击中又要兼备防守转攻的劲,这样就形成了绵绵不断的劲势了。

细说太极拳的掤,捋,挤,按


按是挤的孪生兄弟,也是化打结合的连贯劲,以柔化而施以按劲,在难以撼动的情况下可致柔顺对方顶劲,化解后再贯注进去。按的形式多变多样,随势,顺势是其主要内容。尤其是引进落空后的顺势是最有效的。按可用长劲,也可用劈雳劲所谓劈雳是震劲,用掌根突劲,也称作毫厘劲,短而雳,震荡,鼓荡,内发劲。不多作解释,留待读者去悟。

棚履挤按是太极拳里四隅,以势得名,他们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连续,连贯的特点。能巧妙地运用这四款劲是太极拳的基本,不容易的基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