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不要”“不能”“不可以”——5个的替代法,孩子更听话

  • 早上9:00 :“不要在沙发上跳”!
  • 早上9:10:“不要乱动你爸爸的音响”!
  • 早上9:15:“不要玩水”!
  • 早上9:27:“不能碰热水壶”!
  • 早上9:35:“不要碰到插板”!

……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行动性越来越强,能走能跑了,爸爸妈妈就会发现——自己说“不行”!“不要”!“不能”!“不可以”……的时候越来愈多了。

可是,“不”说得越多,我们自己也感觉越疲惫,好像老得都快一点儿了。

更可气的是:爸妈越说“不行”,孩子越跟我们“对着干”,越来越不把爸妈的话当回事。

那么,疲惫的爸爸妈妈,如何从“不行”!“不要”!“不能”!“不可以”中解脱出来呢?

我们大人说“不”,很多时候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如何才能让孩子理解爸妈的“良苦用心”,而不是对我们的劝告“不屑一顾”?

其实,除了随时说“不”,还有一些更有效的方式,来给孩子“立规矩”。

少说“不要”“不能”“不可以”——5个的替代法,孩子更听话

一、实践预防

2、3岁的孩子毕竟还小,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房间里,指望孩子靠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多半会失望的。

所以,对比较危险的地方,比如橱柜、插座、尖锐的桌角等,事先做好儿童防护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多坚持一下房间里的陈设,不想让孩子碰到的东西,最好就放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最后,让孩子明白:这个房子里,有些区域是你的“禁区”,比如厨房。

可以尝试在厨房门口贴上一个“禁止”的标志,并教会孩子认识这个标志。

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地方贴着这样的“禁止”标志,就可以趁机和孩子一起认一认。

一来,孩子觉得认识了一个标志,懂得了一个社会规则,这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二来,孩子会意识到,这个“禁止”标志,是个社会通用规则,很权威,并不只是“妈妈不准”,孩子更愿意遵守。

少说“不要”“不能”“不可以”——5个的替代法,孩子更听话

二、给孩子一个“可以做”的通路

当爸爸妈妈给孩子设定限制规则的同时,让孩子知道她“可以做什么”,规则更容易被遵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堵,也有疏。比如:

对孩子说:“不准在桌上玩水”,孩子会感到很沮丧,容易跟妈妈对着干,所以我们可以建议另一个方法:“我们去浴室里玩水吧”。

几乎任何让孩子“不要做”的事,都可以用另一种更积极的方式改写。比如:

“不可以站在椅子上!”你可以说成“可以坐在椅子上”。

虽然其实是相同的意思。

但当爸爸妈妈没说“不能做什么”,而是直接说“可以怎么做”的时候,孩子的感受更好,他会觉得“我和大人之间没有冲突,我们是一伙儿的”,于是跟更愿意接受爸爸妈妈的建议。

少说“不要”“不能”“不可以”——5个的替代法,孩子更听话

三、用嘴说很多次,不如真正展示一次

爸妈希望孩子怎么做,就直接把那样的行为在孩子面前展示一次。比如:

孩子使劲儿拽着小猫的尾巴,爸妈觉得这样不好。

那么,握着孩子的小手,一起轻轻的抚摸小猫,然后对孩子说:

“我们应该这样对小猫,你看小猫多喜欢”。

这样做,不仅教会了孩子处理某件事的正确方法,同时,还给予了孩子最喜欢、最重要的奖励——父母的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来自父母的任何关注,都是珍贵的。

爸爸妈妈愿意花时间亲身示范,就是最好的陪伴和关注。

少说“不要”“不能”“不可以”——5个的替代法,孩子更听话

四、重新定向,用选择去代替指令

孩子跟我们对着干,也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力的增强,孩子也越来越越追求“独立性”。

比如,有时候大人说,“把那个凳子搬过来,你搬不搬,你搬不搬?”叛逆期的小朋友一任性,可能就说,“不!”

但是如果给孩子一点选择,用更尊重的语言,就会好很多,比如:“宝宝,你想搬那个蓝色的凳子,还是那个红色凳子?”

小朋友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他也感觉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少说“不要”“不能”“不可以”——5个的替代法,孩子更听话

五、说“不”之前先想好,可以少说几个“不”

当孩子做一些顽皮的事情时,我们大人很容易“下意识”地说“不”!

比如:

“不要走小土坡”;

“不要用手摸颜料”;

“不能玩手机”……

但刚说完“不要”之后,我们自己又觉得:

孩子好奇,去走走小土坡,也不是多危险的事儿;

出于好奇,摸摸颜料,其实没什么坏处,对触感的发展还有好处;

虽然玩多了手机不好,但这是今天第一次玩,而且才玩了几分钟……

于是我们就“随他去吧”,不了了之。

这样的考虑很有道理,可问题是:对孩子说了“不要”,之后又让他继续,很容易破坏爸爸妈妈的权威。

所以,说“不”是件很珍贵的事,禁止孩子做某事之前,请确保它的重要性足以让你说“不”。

少说“不要”“不能”“不可以”——5个的替代法,孩子更听话

当然,这并不是让爸爸妈妈以后都不对孩子说“不”了,关键是要明智地使用“不”,把“不”说在“刀刃”上。比如:

当孩子试图玩火时,当孩子过马路时试图松开你的手时,我们完全可以大声说“不”。

平时说得少,关键时说出来更有效,孩子就会知道:在某些时候,没有谈判的余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