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会」第一直播间:室性早搏——客观评估,综合判断处理策略

「长城会」第一直播间:室性早搏——客观评估,综合判断处理策略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达到1%~4%,在心脏病人群中发生率更高。正常健康人群以及各种不同心脏病患者中的室早,临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客观地评估室早意义重大。10月13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龙德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群山教授做客第一直播间,就室早的管理进行探讨。

「长城会」第一直播间:室性早搏——客观评估,综合判断处理策略

龙德勇教授(右)对话王群山教授(左)

「长城会」第一直播间:室性早搏——客观评估,综合判断处理策略

王群山教授指出,详细的体格检查对室早评估十分重要。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评估室早的频率及起源必不可少,辅以心脏超声、心肌酶等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综合判断室早是否需要积极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

龙德勇教授表示认同,并提出评估室早是否需要导管消融治疗的三个因素,即患者自身基础疾病、症状及发作频率。尽管室早非常常见,但真正需要积极处理的很少。对于初次发生室早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如果需要积极治疗,目前成功率高达95%的导管消融术优于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希望通过此次探讨减轻大家对室早疾病的焦虑。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罗志锋┆美编 柴明霞┆制版 田新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