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從今天開始用一段時間咱們交流一下風水吧,可能比較枯燥,但是一定可以讓大家能對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否為風水寶地有一個很好的瞭解。

一說到風水,好多人第一反應,封建迷信!糟粕!

其實未必,風水是一門很學問,深入瞭解你就會覺得,風水看似簡單實則高深莫測!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和《易經》、《山海經》等中國傳統文化一樣,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滲透到了中華文明圈的各個角落;而今,你在中國的鄉村看得到這種滲透,在香港、臺灣看得到這種滲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能看到這種滲透,在日本,甚至在西方文明圈裡的歐美諸多國家,也不乏這種滲透···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細看人類文明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不斷進化淘汰、不斷髮展生存的歷史。古代的風水理論最早的初衷就是為了求生,為了長壽,為了子孫繁衍,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質量。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一開始接觸風水是因為大學時候同宿舍的一個哥們選修建築專業,偶然間看見他的教材,《建築與風水》、《現代建築風水理論》,無聊翻看了幾頁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後來參加工作,再後來自己買房結婚裝修這一系列經歷,更讓我對建築風水這門學問有了更多的瞭解。

遠古時候,人類最早從相宅開始,再到相墓,都包含了粗淺的風水知識。古人最早的居住形式是穴居,據考古勘察發現,古人類選擇穴居的巖洞是有一定講究的,比如他們一般都是選擇向陽、避風雨、近水的巖洞,這就是最早最樸素的風水理論,向陽光照充足,居住舒適,避風雨可以在遠古時候那種自然災害頻發,人類抵抗風險能力弱的情況下更好的活著,延長壽命;近水這一條件也利於日常生活用水的採取等。所以最早的風水理論就來自於建築風水,也可以叫居住風水。

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逐漸懂得了冬夏、南北等條件下寒暑分明的現象,從而開始調整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由最原始的部落聚居發展為地域聯盟再到形成國家,有了階級以後就出現了所謂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這就開始有了王朝、奴隸主對居住的更高需求,那就是宮室的修建。由於宮室的修築更需要調整房屋與自然山川的關係,使之和諧一體,於是遠古而來形成的擇地而居的經驗就逐漸形成了後世我們所說的相地之法。有文字記錄的相地之說來自《周易·繫辭下》敘述的一個先秦時代的傳說,這個傳說用我們白話文描述就是:古代伏羲得到王位以後,抬頭觀天,低頭察地,研究鳥獸等,以與自然相和諧。這也反映了一個古老的農業國對天地的依賴和重視。

綜合來說,商州時代,人類相宅的基本內容有這樣三個方面:①全面巡視,考察周圍地理環境;②丈量土地,確定建築的範圍;③觀察日出日落,確定建築物的方向。

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隨著人類對大自然及相關現象的認知,到了秦漢時代,風水理論逐漸形成,此時的相地術卻先一步跨入了迷信的行列,其標誌有三:1、認為陰宅位置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前途命運;2、與陰陽五行理論相結合;3、把營建房屋宮室的人事與天體運行相聯繫,產生“黃道”、“太歲”、“月建”等忌諱。

到了漢代,各種迷信如佔龜、占筮、看相、求仙、占星等興盛一時,風水的相地理論也越發的玄秘起來。漢代盛行天人感應學說,且漢代的相地之術,發展了先秦相地術中的迷信成分,把原先包含了科學性的測日影定位法也改造為荒唐的迷信術,從此步入邪途;與此同時,漢人將五行、八卦、四方、四時、十二月、十二律、二十八宿、天干地支等觀念融入了相地術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相地術理論,這就是最初的風水理論。而且這些理論也系統的反映在漢代的《堪輿金匱》、《宮宅地形》、《圖宅下》、《周公卜宅經》等著作中,還將司南技術運用於相地術中,出現了最早的羅盤——六壬氏盤。

開篇就寫到這裡吧,大概說了一下風水理論的形成,可能看著比較枯燥,也許好多人還沒看到這裡就關閉退出了,相遇是緣,緣淺緣深也只能隨緣了。同時也希望本文可以拋磚引玉,有風水愛好者能借此共同交流進步,希望各路高手不吝指教。

下一篇我們說說黃帝《宅經》,說之前我暫時網上找到幾張圖片,大家可以看看,這些圖片就描述了房屋的建築形狀、方位、朝向以及房屋周邊環境對主人的影響。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風水是迷信嗎?不一定!看完你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