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在山洞里观看孩童对弈,一盘棋后,回家发现人世间竟已过百年

悔昔言语道:莫道少小离家回,万事皆变事事非,山中一日观对弈,人间已过百年秋!列位,在读笔者此打油诗时是否会让君想起我国古代的一个十分有名的典故——烂柯人,当然也有许多人并不知晓。

樵夫在山洞里观看孩童对弈,一盘棋后,回家发现人世间竟已过百年

樵夫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烂柯人,原指樵夫,后来引申为指那些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烂柯人”这个典故古往今来为人所熟,常被许多文学大家所引用于诗文之中。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如此引用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又如明朝的刘伯温在其《秋怀》诗之三中引用此典故写道:“永寤烂柯人,万事一梦幻。”等等,文人通过这个典故无不在抒怀之间远离故乡久远,家中事事变化无常的感概。

既然知晓了此中典故的含义,那可知晓该典故的出处与详情呢?知晓与不知晓,没关系,接下来且听笔者悔昔继续道来,讲述它的渊源:

樵夫在山洞里观看孩童对弈,一盘棋后,回家发现人世间竟已过百年

烂柯人典故雕塑形象(图)

烂柯人的典故,出于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之中,同样该故事也收入在《大宋天宫宝藏》的道教名著《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纪传部·传八”之中,故事讲述的是:西晋时东阳有一位樵夫名叫王质,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着砍着,他突然听到不远处有孩童的欢歌笑语声,他应声寻去,发现山腰之中有个山洞,那孩童的欢歌笑语声便是从此中传出来的。王质平时除了胆大之外,而且还是个好奇之人,他放下手中的柴,拿着斧头进入了洞中,不知道走了多久,王质来到了洞的核心处,里面可谓别有洞天,宽阔无比,起居之物样样俱全。那洞府中间有两个孩童正在认真的下着围棋,棋到尽兴处便开口而唱,似乎完全没有注意王质的到来。王质素来爱好下棋,他将斧头放置于地上,立于一旁观看两位孩童的棋艺,他们的精湛的棋艺让王质肃然起敬,对于两位孩童的每一步下法皆是啧啧称赞。

樵夫在山洞里观看孩童对弈,一盘棋后,回家发现人世间竟已过百年

古装村落形象剧照(图)

那两位孩童也不言语搭理王质,只顾边下棋边吃着旁边的大枣,偶尔也会顺手递个大枣给王质吃,王质吃下那枣,顿感神清气爽,完全没有饥渴之感。两孩童一局围棋结束,见王质还是立于旁边,便对王质说:“你都已经来了那么久了,这个时候也该回去了”,那书中原话如此:“汝来已久,可还。”

既然主人都下逐客令了,王质也不好强留,于是他弯腰去拾起他的斧头,可没想到,那斧柄(斧柯)竟然已经腐烂不堪,成了灰烬,只剩下了铁斧。王质拿着铁斧出了山洞,回头看时,那洞口早已不知所踪,斧头也坏了,柴是没法在继续砍了,于是王质便只好下山回家,等他回到村中时,顿感陌生,村里的建筑物都变了模样,村里的人皆不认识,自己的家也找不着了,当他询问其父母何在之时,人家告诉他那都是百年前之人了,而王质猛然醒悟,原来自己已然成了仙!

后来,这个故事被记录于多部著作之中,如寥用宾的《尚友录》、胡翰的《青霞洞天游记》、留文溟的《烂柯山记》等,故事也越传越广,成了十分有名的典故,后世之人也将“烂柯人”一词用于形容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文:潘悔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