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諸葛嚇走生仲達,虛構也,但與其雷同的此事是真實的且更加出彩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藝術造詣極高,歷代傳播範圍之廣,乃世人喜讀之書本。《三國演義》裡的許多經典橋段為人所津津樂道,飯後茶餘之閒聊談資。其中有這麼個橋段一直被人拿來比較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智商,那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因此,後人總結了一句話便是“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然而,這個事情,畢竟是小說杜撰的,而非真實的事件。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虛構也,但與其雷同的此事是真實的且更加出彩

諸葛亮、司馬懿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儘管“死諸葛嚇走活司馬”之事件是虛假的,歷史書籍上並沒有此事。那麼,是不是代表歷史上類似的事件就沒有發生過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歷史上不僅有,而且涉及的人物名氣不比諸葛亮、司馬懿差。那麼涉及的人物是誰呢?且聽筆者悔昔繼續道來:

姚崇,唐朝有名的宰相,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張說(yue),同樣為唐朝的宰相,而且是三度為相,乃他唐朝的政治家、文學家,為唐朝開元前期的一代文宗,但此人生性比較貪財。

本文悔昔要講的是類似於“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的事件故事主人公便發生在此兩位歷史人物上。

筆者悔昔所言之事出自,古代中國史料筆記的《明皇雜錄》,書共分為三卷。作者亦為唐代之人,名為鄭處誨,因而,史料記載可信度極高。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虛構也,但與其雷同的此事是真實的且更加出彩

姚崇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話說,這唐玄宗欲立姚崇為宰相,張說卻不樂意了,慫恿他人在皇帝面前彈劾姚崇,妄圖阻止姚崇為相,可惜,玄宗知曉姚崇的為人,意已決,立了姚崇為宰相。張說非但沒有阻止到姚崇為相,自己反而被貶官,成了相州刺史,又貶嶽州刺史等,如此張說、姚崇矛盾因此加深(據《資治通鑑》記載二人之前就有間隙。

後來姚崇當了數年宰相後,告老退休在家。開元九年,姚崇患疾,日薄西山之時,姚崇想到了張說這個仇人,等到自己死後他必然會報復自己及子孫,於是他想死後再算計一次張說,以保後人平安。他對的兒子說:“我死後的墓碑文字需要找個大手筆(文豪)的人寫,如此便可以流傳百世,但是,縱觀現下文壇,能真正算得上文壇巨匠的只有張說。但是呢,我與他素來不和睦,讓他寫我的墓碑文字,他必然不肯。兒啊,等我死後,你需要把我生前喜愛收藏之物(古玩之物)排列靈旁桌上。到時,張說必然因為同僚會來弔祭,如果他根本不在意這些古玩之物,連看都不看一眼,那麼,你等趕快走人,恐有滅族之災,如果他看上眼了,兒啊,弔祭後,你趕緊將這些物品打包送到張說府上以求其寫墓碑文,他寫好後,馬上送到皇帝跟前賞閱,且立馬找人雕刻,切記,切記!”

果然,姚崇死後,張說來弔祭,其平生素愛古玩之物,見靈柩前擺設的古玩之物,張說目不轉睛,非常之喜愛。姚崇的兒子見後,立馬對張說說:“先生若不嫌鄙,當奉貢案頭。”張說一聽心花怒放,開心的不得了,但不能表現出來啊,他說,那怎麼好啊,君子不奪人之所愛。

姚崇之子見有戲,趕緊對張說說:“先生為先父摯友,先父曾有遺言,欲求先生大筆,為作墓誌碑文。倘不吝珠玉,則先父死且不朽;區區玩好之微,何足複道。 ”,張說一聽,心想,我只要寫篇文章就可以得這麼貴重的東西,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吧,於是立馬答應了。

張說回到府上,姚崇之子便派人將東西送到張說跟前,張說非常的高興,早已忘記了他與姚崇的仇恨,大筆一揮,極盡褒揚姚崇的一生,並且還書寫了自己對姚崇的欽佩之意,墓碑文一揮而就交給了姚府之人。

姚公子在得到墓碑文後,趕緊派人雕刻,並且進殿呈給皇帝預覽,皇帝看後,非常開心,說此人(姚崇)非此文不足以表揚也!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虛構也,但與其雷同的此事是真實的且更加出彩

唐代官員影視形象劇照(圖)

翌日 ,冷靜下來的張說突然想到了與姚崇的仇恨,不貶他怎麼反倒還讚揚他呢?他想,他寫的文章,姚府應該還沒有雕刻,如果假說文章還需要添加些內容,及時取回,然後撕掉再另寫一篇貶毀姚崇的文章。主意打定,張說趕緊派人去姚府拿文章,哪隻下人很快就從姚府回來,告訴他說,人家文章拿去就馬上刻成碑文了,而且還呈給了皇帝欣賞了。

張說聽後,當場傻眼了,自嘆說:“想不到我一個堂堂地活人還中了死姚崇的算計,我的智慧真的不如他啊!”

看到這裡,列位是不是覺得這個歷史事蹟與演義小說裡的“死諸葛嚇退活司馬”有雷同之處呀!

悔昔言語道:正是:前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後有“死姚崇算計活張說”!故而,悔昔嘆曰:世人只知“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之事,卻不知唐代與其雷同之事更加出彩,更加真實!(文:潘悔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