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歌的你知道吗,中国最早的歌跟邢台有关

每天听歌的你知道吗,中国最早的歌跟邢台有关

编钟

或多或少,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听歌。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歌?最早的歌又是哪首?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歌?南唐徐锴在《说文系传》中解释道“长引其声以诵之也”就是歌,意思是歌就是把声音通过一定韵律来咏诵,这是从声音角度来说的。其实《尚书》更早就从内容角度解释了歌,说歌就是把咱们的言语咏出来,所谓“歌永言”是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也说:“歌,咏也”。可见古人就“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并无疑义。

那么什么是中国最早的歌呢?目前看来,应该是《击壤歌》。除此外,所谓帝尧之前的歌,多是后人托古之作。清代诗人沈德潜便曾断言:“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每天听歌的你知道吗,中国最早的歌跟邢台有关

帝尧

《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太阳升起来劳作,太阳落下后休息,打井喝水,种地吃饭,有这种好日子谁还想当帝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据成书于晋代的《帝王世纪》记载,在尧的时代,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据课本说这反映了远古农民旷达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满足,反映了农民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反映出对帝王力量的大胆蔑视,表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感情。

“凿井而饮”,《康熙字典》里说:“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水脉丰沛,百泉竟流,或系凿井起源地,故称井方,邢地先民称作井方氏。中国国家博物馆镇国之宝“后母戊鼎”就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来自井方的母亲妇妌(庙号“后母戊”)所制。

这首歌传是尧帝之世所作。尧采食地尧山,据考在今天邢台市隆尧县的尧山。上古尧帝曾长期活动在尧山一带,始封于此,建都“柏人”(《帝王世纪》:“柏人城,尧所都也。”),晚年禅让于舜。尧曾登此山以观洪水,因名“尧山”。隆尧县城西偏南12公里处的双碑乡就有“柏人城”遗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隆尧以东,在邢台市威县还有当年鲧治水所遗留的“鲧堤”遗迹。据《帝王世纪》、《城冢记》、《大明一统志》记载,“柏仁(人)城,尧封唐侯所都之地”。柏人城以北,现为柏乡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高邑、柏人置柏乡县。柏人城西北又有柏畅城遗址,可见柏人城周围“柏”城林立。

每天听歌的你知道吗,中国最早的歌跟邢台有关

尧山 / 图:邢台城市网

尧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西北6公里的山口镇山口村南、北两侧,中间为低谷,形成南北两峰,南峰称尧山,海拔157.6米。北峰称宣务山,海拔119米,合称尧山,又名唐山。北魏地理学着作《十三州志》载:“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更早的《山海经》载“邢国有虚无山”即此。宣务山以西就是尧的国都柏人城,以东是舜的异母弟象曾住的固城,因此历史上山以东的隆平县曾叫象氏县,象城县。舜的继承人禹曾在宣务山以东疏导黄河之水,修成大陆泽(《尚书·禹贡》所谓“大陆即作”即此)。

尧山本为单独的一个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因柏人城遭水患,城被水淹,县治东迁尧城镇,遂更名为尧山县。1947年将隆平、尧山两县合并为隆尧县。

除了《击壤歌》外,隆尧也出现在了早起“歌词”总集——《诗经》当中。《诗经·国风·邶风·泉水》有“出宿于干,饮栈于言”的诗句。干、言原是轩辕,在今天隆尧县东良乡的干言村、小干言村及干言岗一带,黄帝部落曾居于邢台干言岗(轩辕岗),教民“凿井筑邑”。据考证,当时应是某任邢候夫人住宿和饯行之处,史称“干言饯迹”。 《燕在制知新录》曰:“赋泉水者当为邢侯夫人。”干、言,为邢国范围。泉水,邢台有百泉,卫国(淇县)也有百泉。邢侯夫人是卫国人,邢国历史上曾与齐国和卫国联姻。当她看到邢台的百泉,不免想起卫国的百泉,睹物思人而有此作。

除《泉水》外,《诗经·邶风·柏舟》描写了邢台柏人城和泜河的风光。在隆尧县西北临城县东柏畅村西南山坡上有柏畅城遗址,乘柏舟,从柏畅城出发,顺着泜河,随波逐流,高歌“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可直达柏人城。宋《寰宇记》载:“诋水东经柏畅城,在亭南里许,址犹存。”明乔璧星《柏畅城》诗曰:“长冈斜枕雷音寺,柏畅烟笼泜水滨”,都是在描写泜河景色。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有“匏有苦叶,济有深涉”之句。济在此处指济水。《水经注》引《风俗通》曰:“济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济水是一条已经消失的古河流,发源于赞皇县赞皇山,流经今邢台市的巨鹿、平乡、宁晋一带,并入泜河。史载卫宣公早年曾在邢国当人质,可能期间认识了邢姬。后来登上王位后抢占了儿子公子汲的媳妇宣姜。宣姜是齐僖公之女,被立为新妃(君妻)。 这就苦了卫宣公元妃、邢侯之女邢姬。邢姬无奈只好回到自己国家。在济水之畔等邢国大臣迎接时,给新妃宣姜写了此信。

据专家研究考证,《柏舟》、《绿衣》《日月》《燕燕》《谷风》《匏有苦叶》等都出自邢姬之手,堪称邢台历史上最着名的女作词人。其遭遇,竟和《国风·卫风·氓》中被始乱终弃的痴情女如出一辙,或许这首诗也是出自邢姬之手。甚至有人指出,《诗经》中的“邶风”实为“邢风”,因为“邶风”集中描写了邢地风物。

由此可见,中国的歌不仅出现早,还多与邢台有关,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邢台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核心地域,直接参与了华夏文明的创建和形成,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