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圖書館情結——我見證了贛州市圖書館的壯大和發展

我的圖書館情結----我見證了贛州市圖書館的壯大和發展

曾祥裕

圖書館是愛讀書人的一方聖地。我自小就被這方“聖士”散發的濃濃書香而迷住了。

我的圖書館情結——我見證了贛州市圖書館的壯大和發展

記得六十年代讀小學時我常去贛州公園。當時贛州市圖書館外借處設在公園東側,那是磚木結構的瓦房,報刊閱讀室設在公園解放紀念碑前。

那時的贛州市圖書館頗像四合院,融入公園寧靜環境之中,賞心悅目。我當時讀小學時,有一本少兒借書證,每當借到一本本心儀已久的新書,諸如《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高玉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遊記》等,心裡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愜意。

保爾、高玉寶、孫悟空都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覺得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就要有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超凡的本領。

好景不長。到了1966年,“文革”災難降臨中國大地,“臭老九”成了知識分子的代名詞。作為求知慾望正強的中小學生想書讀卻沒處可借,圖書館閉館;新華書店陳列的都是一些枯燥無味的政治書籍。一些中外名著被打人冷宮,而“假大空 ”的《豔陽天》、《金光大道》等書卻充斥書架。偌大中國神州大地處於書荒時代,這不能不說是中國讀書人的悲哀。對於當時我們這一代少男少女求知慾旺盛之時,無書可讀,更是不可挽回地患上了知識貧乏症。

時代文明列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1976年,神州大地春雷響,粉碎了“四人幫”,黨中央撥亂反正,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讀書人揚眉吐氣。我們闊別已久的中外名著又回到書店和圖書館,人們又可與“夢中情人”一一中外名著朝夕相處,親密接觸。但是,也許是僧多粥少的緣故吧,贛州市圖書館的借閱證很緊俏,一證難求。

我所在的單位贛州市中醫院醫護人員200 多人,也只有10多人辦到了借書證。

正好圖書館有我一位小學同學辜強華,通過他想辦法,弄到了一本借書證,拿著它我興奮了幾天幾夜。此時,贛州市圖書館搬至工人文化宮,借閱處和閱覽室隔一條街。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虔城市民讀書風氣很濃厚。圖書館白天上行政班,晚上七點鐘又開館,大門未開,門外就簇擁著一大批等候的讀者,只待大門一開,大家爭先恐後去搶佔位子。有的老年讀者擠不過年輕人,只好無奈地謙讓,憧憬著圖書館的未來說:”什麼時候贛州有一個像模像樣的圖書館,寬敞明亮,有足夠的座位供讀者坐就好啦”。

讀者的美好願望終於如願以償。1984年10月,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的贛州市圖書館新館在健康路60號建成並正式開放,26萬餘冊圖書、3萬多冊古籍圖書都有了舒適安全的新家,寬敞明亮的閱讀室坐無虛席。

雙休日或者節假日,圖書館是我必去之處,風雨無阻。我有時沉浸在書報的海洋中,常到廢寢忘食程度。中午,有時就去圖書館宿舍老同學辜強華家中吃個便飯並睡個午覺,醒後養足精神又回到閱覽室瀏覽報刊。

我的圖書館情結——我見證了贛州市圖書館的壯大和發展

讓市民高興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贛州市委、市政府又斥巨資在章江新區興建一座具有現代化設施的新贛州圖書館,於2001年10月竣工並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9834.34平方米,共設有1000個讀者座位。 除通常的圖書外借室、報刊閱覽室以外,還開設電子閱覽室、音像閱覽室、多功能報告廳以及展覽廳。應該說,時任館長藍曉蓉為新館的建設和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付出了辛勤勞動。她除了抓好館內管理外,大量時間僕下身子在建築工地,監督施工質量和協調方方面面的關係。那時她白皙的皮膚,曬的油黑髮亮,真是一個女中豪傑 !

我在贛州報社任記者、編輯時,還與圖書館老師一起深入農村、社區和監獄送書上門,開設社區閱讀室,見證了贛州市圖書館在拓展服務功能和提升館內業務水平上所作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績。

贛州城區圖書館的變遷,折射出贛州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進步。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是育才的搖籃,我與無數讀者一樣心中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圖書館情結”,每當走進圖書館心中就有安靜感和舒暢感。

我的圖書館情結——我見證了贛州市圖書館的壯大和發展

圖書館是我的精神家園。以書為友,我結識了圖書館老師。他們當中如前幾任館長曾平、聶齊忠、藍曉蓉和陽春、辜強華、邱麗紅、劉正英、穆詩遊等老師都是我的良師益友,他們及時給我提供新書信息,併為我研究中醫和風水提供了閱讀古代文獻的方便 。

飲水思源,我能在青年時代讀了那麼多中外名著,能有今天的文學愛好和寫作能力,也是與圖書館老師的愛護和幫助息息相關。

我的圖書館情結——我見證了贛州市圖書館的壯大和發展

幾回迴夢見贛州市圖書館,我欣慰地看到這個令我魂牽夢縈的圖書館,面貌煥然一新。我置身書海中,書香撲鼻,目不暇接.....今天夢醒之後揮筆書寫這篇文章,記錄我生命中一段讀書心路歷程。

曾祥裕撰於2018年8月23日禪易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